《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铿锵
有力、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
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
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
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 12 岁的时
候,就立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字词过关。
1、检测预习情况。加点字的读音易错,要特别注意。
踊跃 效仿 惩处 喝彩
崛起 巡警 叫嚷 诸生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为之一振
2、齐读。
3、指导书写易错生字:嚷 巡
三、课文朗读,把握内容。
1、指名轮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
出语气, 在读中理解 “租界” 、 “中华不振” 、 “耀武扬威” 、“衣
衫褴褛” 、 “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三部分内容。浏览课文,你觉得课文写
了几件事?能概括出来吗?
( 1 )初到沈阳,听伯父说不能到租界去,因为当时中
华不振。
( 2 )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租界,看到外国人轧死了中国
人,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加以训斥,围观者也
敢怒不敢言。
( 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目标。
四、精读感悟,领悟周恩来立志原因。
(一)第一部分
1、找出周恩来初到沈阳后和伯父的对话,并用心读一
读。
2、出示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4、同桌分角色朗读。
(二)第二部分
过渡:听到伯父说不让自己到租界去,还说是因为“中
华不振” ,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到租界
看个究竟。于是在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
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1、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租界,先看到了什么与租界外不
同的景象,又看到了什么令人气愤的事情,用不同符号标出
来。
2、指名读周恩来和同学在租界里看到的景象。
3、出示租界外老百姓的生活图片,想象周恩来此时的
心情。 (伤心、难过,为中国这么落后)
4、出示第八段中周恩来看到的令人气愤的事情,指名
学生朗读。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
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
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
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
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5、把“哭诉、得意扬扬、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
而、只能”变红,再请学生朗读,听着朗读,你脑海了浮现
出了什么画面?
6、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请大家运用
这种方法,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7、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你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