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情笔记》读后感:唯有领悟情爱中的哲理,才不惧怕爱有限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爱情笔记》读后感:唯有领悟情爱中的哲理,才不惧怕爱有限期
  《爱情笔记》读后感:唯有领悟情爱中的哲理,才不惧怕爱有限期
  文/淳于朵
  题记: 英国当代作家阿兰·德波顿,他的文风一贯冷峻幽默,独树一帜,尤以哲思解读与心理分析见长。他于199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爱情笔记》,小说讲述了一对恋人从邂逅到相恋、同居、直至分手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我”把自己对爱情的所思所感,把内心情绪及心理细节都剖析得淋漓尽致,足以使我们在这些哲思与妙语中,领悟到爱情的真谛。
  对爱情现象的深入研究以及解读,是阿兰·德波顿的思想与文学主题。他的几部作品包括《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等,都以男性的冷峻思维,以特有的灵巧与构思,以深刻的哲学见解,以及科学的心理分析来解读爱情。
  《爱情笔记》中,阿兰·德波顿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大量思考、内省、总结与哲学推理,为我们揭开了爱情从发生到高峰,再到幻灭的所有生理、心理现象的本质。
  爱情之缘起——爱情宿命论的加持
  “我”是来自伦敦的一名建筑设计师,与一位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女孩克洛艾,在巴黎飞回伦敦的飞机上邂逅了。
  克洛艾的种种迷人之处,使“我”还未走出机场就已经爱上了她。爱情的产生就是如此迅速,且是毫无道理的事情,因为爱情从不由逻辑和理性来控制。
  但此同时,“我”也一直在审视着自己的情感,不仅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甚至还运用了概率计算,来推理与克洛艾的这段宿命之缘。
  “我”援引了哲学中神秘主义者的观点,试图用一种更为宽泛的理论来揭示这相遇的本质。结论是:
  我们的相遇是那么偶然,以致几无可能,但我们还是不得不相信,与我们践约者的不期而遇,早已被写在从天空中缓缓打开的卷轴之上。
  “我”以为终于找到了爱的归宿,并把与克洛艾的相遇归结为天造地设,宿命使然。
  只是当时“我”与克洛艾,都没有意识到:每一次一见钟情,都是对所爱之人的潜意识美化,以及宿命论的自我暗示。
  爱情之进展------爱情怀疑论的思考
  随着对克洛艾爱意的加深,“我”开始产生了一种自卑感,甚至隐藏起真正的自我,只为了得到她的青睐。
  但是克洛艾的爱与回应,又使“我”怀疑这种回应,以及这爱情的易于得到,是否表示她并不完美?
  当一个人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爱的时候,如果得到了心上人的爱恋,反而会产生一种疑虑:我凭什么得到这些?
  对爱情缺乏信心的“我”,并不轻信爱的青睐,所以在与克洛艾的恋爱进行时,一再用比较苛求的方式一探究竟。“我”思索起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观点,连“我”都无法接受自我,为什么心上人会爱我?
  渴望爱情,但又不可能接受爱情;如果你现在爱我,那只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完整的我,但如果你看到了完整的我,爱肯定会随之消失,那我为什么还要接受爱的恩惠呢?
  这就导致了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拒绝我,那么我就爱你;回应我,则我对你的爱消减。
  但正确的爱情观则是:要对自我保有正确的认知与自信,相信爱得到回应,不是因为心上人低贱,而是自己值得被爱。
  爱情之峰值——爱情认识论的归纳
  当“我”与克洛艾的感情到达峰值时,一种自相矛盾的幸福感,以及爱情与自由的冲突,反而会引发出焦虑,我们总是害怕幸福短暂,在彼此深爱的同时,又彼此控制,于是产

《爱情笔记》读后感:唯有领悟情爱中的哲理,才不惧怕爱有限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