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探讨.doc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探讨
湖南省桃源县青林中学游海华
内容简介:新课改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 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方法的选 择,教学过程的安排,评价方法的设计等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当前中学语文教 学尤其是在我们民族地区中学,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一) 课堂教学内容过全、过杂;(二)教学目标太宽、太泛;(三)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四)教学过程太急,课堂气氛太闹。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对策,衷心希 望中学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不良现象 对策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人才的培养也 有了更新的目标和教育理念。为此,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 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评价方法的设计也相应的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但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难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下 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民族地区中学多年的教学体会,从五个方面谈谈当前中学语文教 学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及对策。
一、从教学内容上看,当前语文教学虽摆脱了过去重文字轻文学的模式,语文的 文学性增强了,但课堂教学内容过全、过杂。一节课45分钟,从识字教学开始涉及 到段落划分、内容分析、中心提炼、写作特色归纳及能力提升、情感熏陶,应有尽有, 把一节课塞得满满的,俨然就是一桌“满汉全席”,但事与愿违,学生却不领情。例: 有位老师教散文《散步》,在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了几分钟课文后,就让学生分 组活动,一会儿让学生上黑板根据文章内容画画,一会儿又让学生上台表演一家人散 步的情景,一会儿又让学生讲述身边的亲情故事,一会儿又让学生写写身边的亲情故 事,一会儿又交流网上查找到的资料,真是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每个内 容都是昙花一现,语文课成了大杂检。一堂课结束后,询问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学
生茫然一片。
针对这个现象,我认为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适量。那就是必须以学 生的接受能力为准线,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这就要求 教师在确定并完成教学内容时留有余地。更何况,即使能讲“全”讲“透”,也不见 得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相反,课堂上多留空白就等于给学生留下了思考 和再度创作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 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才是正途,语文课应注重对语言文字、人文 情感的品味咀嚼。
二、 从教学目标上看,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太宽、太泛的现象。翻开 语文教师的教案,在教学目标栏中清楚的写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甚至有的还写上“审美目标”、“创新目标”等。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而上面所罗列的目标都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达到的,只是每一节课均要逐一落 实,恐怕实难做到,这样就会导致老师虽心有目标,但授课时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 蜻蜓点水,或干脆没有目标,随心所欲,无的放矢。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做到以下两点
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