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教学难点:
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在此期间,他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什么是平凡?没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没有一般人所渴望的成功;平凡就是碗里的咸菜,平凡就是一杯白开水,平凡就是一张只有五十分的分数。总之平凡,就是能想到的一切最一般的东西。 如黄土高原的贫瘠,窑洞、矿井,贫苦孩子艰苦的学习环境等等。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平凡人孙少平是这样来理解他所受的苦难。
反思自己——
缺少实际行动,缺少足够的信仰;物质充裕,却失掉了意气风发的激情;不懂得珍惜却总是一味的去抱怨社会的不公……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经历,有不平凡的生活与未来。其实,身处平凡世界而能创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遥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样做到了!
《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路遥先生手迹“有耕种才会有收获”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
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故事梗概: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
平凡的世界[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