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物理必备的二级结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必推二级结论
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因此也是有用的。
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同学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常说内行人“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的“数”。
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出现张冠李戴,提出两点建议:
1.每个“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
2.记忆“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适用条件,避免错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线。
几个力平衡,仅其中一个力消失,其它力保持不变,则剩余力的合力是消失力的相反力。
几个力平衡,将这些力的图示按顺序首尾相接,形成闭合多边形(三个力形成闭合三角形)。
2.两个力的合力: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研究对象的选取
整体法——分析系统外力;典型模型——几物体相对静止
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外力也可用隔离法)
4.重力——考虑与否
①力学:打击、碰撞、爆炸类问题中,可不考虑,但缓冲模型及其他必须考虑;
②电磁学:基本粒子不考虑,但宏观带电体(液滴、小球、金属棒等)必须考虑重力。
5.轻绳、轻杆、轻弹簧弹力
(1)轻绳:滑轮模型与结点模型
①滑轮模型——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等,则滑轮两侧的绳子是同一段绳子,而同一段绳中张力处处相等;②结点模型——几段绳子栓结于某一点,则这几段绳子中张力一般不相等。
(2)轻杆:铰链模型与杠杆模型
①铰链模型——轻杆,而且只有两端受力,则杆中弹力只沿杆的方向;②杠杆模型——轻杆中间也受力,或者重杆(重力作用于重心),则杆中弹力一般不沿杆的方向,杆中弹力方向必须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条件分析。“杠杆模型”有两个变化,即插入墙中的杆或者被“焊接”在小车上的杆。
(3)轻弹簧:①弹簧中弹力处处相等,②若两端均被约束,则弹力不能突变;一旦出现自由端,弹力立即消失。
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7.被动力分析
(1)被动力:弹力、静摩擦力()
(2)分析方法:①产生条件法——先主动力,后被动力;
②假设法——假设这个力存在,然后根据平衡或动力学条件计算:若算得为负,即这个力存在,且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若算得为零,则表示此力不存在。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考系;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用运动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动量)时,只能以地面为参考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会带来方便:
3.匀变速直线运动:五个参量,知三才能求二。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纸带法求速度、加速度: ,
逐差法:①在纸带上标出、、…,注意计数周期T与打点周期T0的关系
②依据,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
,,
三式联立,得: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点速度比:1∶∶∶……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通过各段时间比:1∶∶()∶……
5.自由落体: g取10m/s2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抛运动:对称性:,,
7.“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0 ,确定了滑行时间t大于t0时,用 或s=v0t0/2,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0时
8.追及、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

高中物理必备的二级结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563 KB
  • 时间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