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第一批 )
初中语文《蜡烛》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由“蜡烛”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 “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 “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借蜡烛写离别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天明” )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
题,有什么深意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 板书课题 )
( 二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读完指导学生诵读 )
介绍作者西蒙诺夫。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
明确: 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 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
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 不顾年老体弱, 艰难地将其掩埋, 并将珍藏
了 45 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三)深入研读,赏析文本
小组讨论: 前后左右为一小组, 赏析妇人的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
写。 (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拨 )
明确:外貌描写:“她太衰老了”:年老体弱 -- 拖动、掩埋烈士很吃力,想
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黑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
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动作描写:具体的动词“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 ; “跪”写出了行动不
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拖”: 年老、 行动不便、 艰难。
心理活动: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
的动作来表现。
文章通过对老妇人动作反复的描写,表达了老妇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 明确: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老妇人饱
受法西斯侵略之苦, 满怀深仇大恨, 她渴望解放、 和平, 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 ;
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
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
在《蜡烛》一文中,几次提到炮火落在老夫人身边的作用是什么 ?
明确: 起强调作用, 德国人的炮火对老夫人的“躲避”, 极度渲染出战争的
猛烈, 更渲染出神圣的气氛, 烘托老妇人内心巨大的力量, 和她对苏联红兵的那
血浓于水的情谊和敬重之情, 也突出了红兵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并能让这
种氛围于炮火隔离,更好的突出内涵。
文中多次提到蜡烛,有哪些地方提到蜡烛了 ?谁能告诉我蜡烛的来历呢 ?
为什么多次提到蜡烛呢 ?
明确:
本文烛光 (6 次) 的象征意义: 第 28 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说明了这支蜡烛
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虽然渺小, 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 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 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结尾处: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
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 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