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理解教师角色
重视教师心理
.
1
第一节 教师角色及其特征
一、角色与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的地位与身份由社会关系所决定,是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表现为一套以权利、责任为核心的结构性的行为模式
3、社会角色要符合社会对其行为模式的期待
4、社会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存在的基础
.
2
二、教师角色
(一)教师角色的认知
1、教师是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社会个体
2、教师是拥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教师是负有双重职责与多重期待的社会角色
.
3
(二)教师角色的特征
.
4
讨论:权利与道德
一位名叫范美忠的教师在特殊的情景下对中国传统的教师道德观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而至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与一些放弃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的教师形成鲜明的对比,范美忠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所做出的本能逃生反应,不顾学生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受到网络舆论的强烈谴责。事后,他又在博客上撰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尽管不少人对他的本能反应表示理解,但是更多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舆论围攻。
.
5
(三)当代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
1、教师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合作者
2、教师是人类科学知识的传授者
3、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4、教师是社会态度的示范者
5、教师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学习者
6、教师是推行个性化教育的设计者
7、教师是学生情感交流的支持者
.
6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概念
(一)素质与教师素质
人的素质结构,一般认为包含三个方面,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教师素质,就是指教师为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个体特征与能力的总和。
.
7
(二)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
1、教师心理素质是教育影响的重要组织部分
2、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身心和谐与职业健康的必要条件
.
8
二、教师心理素质的特征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潜在性
(二)教师心理素质的全面性
(三)教师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四)教师心理素质的可塑性
.
9
三、教师心理素质的内容
(一)理性认知特征
1、敏锐的观察能力
2、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
3、良好的记忆力
4、丰富的想象力
5、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
.
10
【大学】教师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