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与格律
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与格律
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
中国的文学,分为韵文与无韵之文两大类。中古时期,只有押韵的韵文才叫“文”,不押韵的文只能叫“笔”。韵文包括诗、赋、词、曲以及箴铭、颂赞、诔祭等。比如大家熟悉的《陋室铭》,就属于必须押韵的箴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以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为韵脚,念起来十分谐和。诗文有了韵,就意味着某个特定的音节,在一定的位置有规律地重复,我们在诵读时,就会感到一种整饬之美、节奏之美,有韵的诗文,既美听,又易记,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情感。
诗词都属于韵文,因此也就必须押韵。但由于两个原因,今天很多人缺乏写诗词必须要押上韵的意识。
一是古今音的巨大差异,使得很多地区的朋友,在读到古人本来押韵的诗词时,却以为是不押韵的。比如下面这两首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不但说普通话、北方方言的人,大多觉得不押韵,许多南方地区的人读来,也不觉得押韵。但在潮汕地区的人读来,第一首诗中的“者”念“贾”,和“下”字是押韵的。而第二首中的“期”与“儿”,在讲粵语或吴语的人念起来,也完全押韵,因为粵语中“儿”念成了“移”的音,吴语里“儿”念成了“泥”的音。
所谓韵部,就是相互之间可以押韵的字的集合。韵书当中用一个字来代表一个韵部,比如东韵,就有“风中空红东同翁公宫通穷功雄工鸿丛蓬终融濛虹童桐虫匆弓蒙戎忠……”等字,而冬韵,则有“峰龙容钟松踪重浓鐘从封蓉宗逢胸鍾冬农慵筇锋庸舂侬……”等字。东和冬这两个韵部的字,在今天读来,韵母没有区别,然而在唐人那里,东部和冬部的韵字,很多时候是不能相互押韵的,所以要分成两个韵部。而像真韵,有“人春尘新身真神亲臣邻贫津频民巾辰轮宾珍滨秦鳞陈伦仁因辛麟晨沦伸嗔巡宸旬纶匀绅薪茵颦银”等字,侵韵,有“心深林阴音吟寻金琴今襟侵沉岑临沉禽簪斟森禁霖砧衾淫钦箴骎针……”等字,这两个韵部之间的字,在诗中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能相互押韵,因为侵韵的字在中古时期收【-m】尾,称作闭口音,和收【-n】尾的真韵,差别非常大。直到今天,粵语里这两种音的分别还是特别明显。
清代的大型工具书《佩文韵府》,就是依照平水韵的韵部编撰而成。本书收的每一个韵字底下,都罗列了以这个韵字为词尾的词,并附这些词在经史子集中的出处。而简略便携的,则有清代汤文璐所编的《诗韵合璧》,只列出词藻,不列出处,今有上海书店影印本。作诗时依照韵书来写,随时翻检,自然不会出韵。而且勤翻韵书有一极大的好处:今人作诗最难的是词藻不足,一面翻着韵书一面写诗,词汇量提升得飞快,作诗的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词的用韵要比诗韵来得宽。因为词本来是乐曲的文辞,在演唱的时候,不同韵部读音相近的字,听起来差别不大,所以一开始词的押韵,就是在诗韵的基础上,把读音相近的韵部合在一起用。读音相近的韵部叫作邻韵,诗里邻韵通押,只在某些特定的
怎样学写古诗词——押韵与格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