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聋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形成自卑、孤僻、多疑、行为过激等多种不良性格和坏习惯。而坏习惯一旦得不到正确纠正,只能是愈演愈烈,越来越难约束。所以,在聋生的成长过程中,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情感铸就魅力,思想决定人生,生活培育人才。”人要发展,离不开正确思想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主要是由思想习惯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第一,良好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习惯是人生前进的基石。人要进步,首先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引,要有好的生活行为做基础,如果失去了思想这盏明灯,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行为,就很有可能走入歧途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以至于最后无法自拔。其次,人格的养成需要品德的培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任何一个人,不管具有多么高尚的人格魅力,都不是“一日之功”,都是平时的点滴积累和受外界的影响,而这些积累和影响来自于老师、家长的教育,来自于他人的影响,来自于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结底,都是生活所赋予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所致。
我们的聋生,由于听力受阻,缺少来自社会上,他人的道德语言的引导、督促,并通过自身知识,内心的感受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家庭中由于语言勾通困难,平常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缺少父母第一时间上的引导和督促,使到聋儿的生活行为习惯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而且是低龄化的,它让学校教育独立承担起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必须承担的那部分的教育责任,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和功能则被推脱和弱化。因此,导致学校对学生问题负起全责,学校压力大。大家都知道,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式的互动互补式的发展,任何一方的弱化与缺失都会给学生成长带来问题。为了减少学生产生新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重视教育知识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寄宿学校的一大任务,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启发和引导学生走一条正确的道路,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把握,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尤其是生活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做起,常抓不懈。
一 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是聋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这阶段,聋生初入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在良好行为表现方面还是一张“白纸”,学校和教师必须抓住这一阶段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传授正确的行为规范知识,强调直观学习,重视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正确的情感,锻炼意志,让情感服从理智。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聋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每一堂课渗透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抽象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影响。抓好这一阶段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记得我接手一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的时候,因为学生在手语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我教授他们的对象。鼓励中的孩子学会自信,批评中的孩子,得到的是恐惧和反抗,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值得我们表
谈谈聋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