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处重逢》有感
爱国情怀,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当我看完《无处重逢》这本书,我的内心感概万千。
这是一本讲述家国爱恨的书。讲述了民国时期的国狠家仇,讲述了一代人的爱恨情仇。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鲜活,仿佛在历史上存在过。
书中的人物,都有着爱国情怀,对这种情怀有着别样的体现。
这种情怀源于对生长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对创造美好家园祖先的崇敬,对保家卫国革命先烈的敬仰。
人们总会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孝心融于为爱国心,把爱乡情放大为爱国情。这种观念,始于古代。
在古代,国家观念是以家为基础。崇拜祖先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宗教信仰之一。对父母的孝心,扩展到家族相亲的情,再扩展到对国家社稷的忠。这便形成了中国人家国一体的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尝不是家国一体的另一种解读?
古今又有多少才人诉说着以国为家的观念。如霍去病所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李白所写“国耻未雪,何由成名?”;韩愈所说“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当代的青年人也要向前人学习,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以国家的衰落为耻。
爱国情怀,也萌生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依恋。
祖国有数不尽的奇山峻岭、江河湖泊,亦有道不完的奇花异草、参天古木。这万顷秀丽山河,无一不激发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当祖国的领土被侵占,当祖国文化璀璨的珍宝被列强瓜分,中华儿女心中的呜咽,胸腔的温热,化为冰冷杆枪,以炮火声奏一曲乐章。
书中的时代背景,正逢一九四三,荒唐开场。山河破碎的场景,刺痛了中华儿女的心。
有几多人为了家,为了国握紧手中钢枪,血泪共撒沙场,不枉负名为中华儿女。
也有些人,亲人死于敌人之手,家园毁于一旦。他们便奔赴战场,想着上报国恩,下报家仇。
也有人害怕,害怕一腔热血,无处倾洒。害怕有心杀贼,报国无门。
也有小女子,可抛却世间温柔,换来国民自由日。这一身即许国,难再许卿的情怀,又何尝不是对祖国爱之深切。
对祖国的爱,还出于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钟爱。
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有读不完的经典诗篇,无一不诉说着爱国情怀。
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范仲淹胸怀天下,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爱国忠君,曾作“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鲁迅甘为孺子牛,笔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些才子佳人,用自己的文字诉说着爱国情怀。
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不但形于诗篇歌赋,还凝成了一件件古物,一处处建筑。
他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着公匠的心血,倾注了感情。每一件,都与众不同,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自己的故事。历经岁月洗礼,虽有残缺,却蕴含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凝聚劳动人民的心血。
读《无处重逢》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