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说明: 、反冲、火箭等问题Ⅱ Ⅱ 、动量 2011 年考试说明?课时分配( 8课时) ?第一单元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2课时?第二单元动量守恒定律 3课时?第三单元力学综合问题 3课时 21 、( 2)如图 2,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①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②图2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m 1多次从斜轨上 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 。然后,把被碰小球 m 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 m 1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 2相撞,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的符号) m 1、m 2 m 1开始释放高度 h H m 1、m 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 ,ON 2011 年高考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④经测定, m 1 = ,m 2 =,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碰撞前、后 m 1的动量分别为 p 1与 p 1′,则 p 1 : p 1′= : 11 ;若碰撞结束时 m 2的动量为 p 2 ′,则 p 1′: p 2′, =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p 1 /( p 1′+ p 2′) 为.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 m 2平抛运动射程 ON 的最大值为 cm 弹性碰撞动量守恒 20 、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y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 ,y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y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 ,y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动量定理 2010 年高考 24 、( 20 分) 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不断与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渐增大。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 m 0,初速度为 v 0,下降距离后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 m 1。此后每经过同样的距离 L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依次为 m 2、m 3…m n…(设各质量为已知量)。不计空气阻力。⑴若不计重力,求第 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 ⑵若考虑重力的影响, 、后雨滴的速度 v 1和v 2; 。动量守恒定律、不完全归纳法 2010 年高考 24 、( 20 分)( 1)如图 1所示, ABC 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 BC 段水平, AB 段与 BC 段平滑连接。质量为 m 1的小球从高为 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 BC 段上质量为 m 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小球 m 2的速度大小 v 2; 2009 年高考弹性碰撞,解方程组(2 )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这一规律,我们采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简化力学模型。如图 2所示, 在固定光滑水平轨道上,质量分别为 m 1、m 2、m 3…m n-1、 m n、…的若干个球沿直线静止相间排列,给第 1 个球初能 E k1, 从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定义其中第 n 个球经过依次碰撞后获得的动能 E kn与
动量、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修改稿 张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