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我认为最经典的台词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如果我们教师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那么每位学生都会学有所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我本着这一思想,转化了一些可能被“抛弃、放弃”的学生。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如下:
赵莫,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生父亲是位木匠,初中文化,长年在外打工;其母亲系云南人,只读过小学二年级。
由于赵莫是三代一脉单传,因此在家是集所有宠爱于一身。正是溺爱的泛滥,家长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的要求。家中很早就添置了电脑,该生在电脑游戏的影响下,成绩直线下降,几次测试都不及格;更为严重的是,每天放学后,也不完成家庭作业,直奔房间玩他的电脑游戏,并且上网到深夜,对母亲的管教置之不理,由于睡眠不足,白天上课经常犯困,课余时间也不出去玩耍,而是趴在桌上睡大觉,可想而知他的身体、学习情况如何,照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越来越糟。该生的前任班主任为了转化他而做了大量工作,但都于事无补,班主任无可奈何地最终放弃了他。
在我接任该班班主任工作前,就对该生有所耳闻。于是,在我担任该班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就把转化该生的工作列入重要工作之一。
一、深入了解、分析原委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做了大量工作:课堂上、课间,我总是在默默地观察该生,并且走访他的前任
班主任、授课教师,还利用休息时间专程进行了家访。结合了解的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家长过分的溺爱,造就了现在该生不听从家长的话;其次,该生网瘾严重,睡眠严重不足,导致成绩直线下降,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再者,该生课余时间不愿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慢慢将自己封闭起来。
二、“对症下药”、 逐层转化
1、正确引导,变害为利
针对该生网瘾严重的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要他不上网,而是让他正确认识网络。在一次活动课时,我让该生来到办公室,观看为他单独准备的有关学生上网危害的专题片,该专题片讲述几个典型案例:由于长时间上网发生脑猝死,使年轻的生命悄然而去;沉迷网络游戏,让自己产生幻觉而置身于游戏情境中,用暴力打伤、打残别人等。当他看完以上案例后,我通过其表情变化看出该生初步感知了网络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我乘胜追击,告诉他其实网络并不都是有害的,要靠自己去正确把握。比如: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游戏可以玩,把功课完成以后,可以玩一会来缓解大脑的压力,但不可长时间玩游戏。在谈话结束时,我给该生布置了一道利用网络可以解决的作业:收集有关数学家成才的故事,明天晨会课给同学讲一讲。
在第二天的晨会课上,该生讲述了几例中外数学家成才的故事,同学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并对他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在点评的时候,我
高调地表扬了该生,并且希望他像故事中的数学家一样,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之后,我有意安排该生收集一些有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每次该生绘声绘色的讲述,都会赢得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和异口同声的赞许声,。经过这些实际事例,让他逐渐正确认识了网络,并懂得了如何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2、多表扬、少批评
该生成绩虽然很糟糕,但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根据这一特点,我安排几名成绩好的同学和他结成“学时帮
不抛弃、不放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