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关于《左传》
检查预习--字音
贰(èr)于楚 缒(zhuì)
汜( fán )南 佚(yì)之狐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秦伯说(yuè) 杞(qǐ)子
逢(páng)孙
概述本文故事
本篇所记叙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巧妙的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
1、大兵压境,小国告急。
2、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3、勇士闯虎穴,巧言退秦师。
4、秦穆公度势盟郑,晋文侯审时班师。
请用简洁的语言(或一副对联)概括各段内容。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智退秦师 迫晋撤围
围郑 受命 退秦 撤围
预习检查
转学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宋·朱熹“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 ——清· 姚鼐《尺牍》。“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语
——诵读、思考、积累(圈点批注)
学法指导
转示范背诵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课文诵读
转学生诵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课文诵读
转分层诵读
阅读第一自然段
知识点:
贰:对……有二心;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以其于晋无礼)
读课文1自然段
郑国君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劝说目标锁定在“秦军”而不是“晋军”?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
诵读提示
转第一自然段
烛之武退秦师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