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试你的KISS系统.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试你的“K·I·S·S”系统
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经常会接触到类似这样的题目:吨黄豆可榨油吨,平均1吨黄豆可以榨油多少吨?榨1吨油需要用多少吨黄豆?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经常会出错。究其原因,一方面现行教材比较淡化有关数量关系的教学,学生对于“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些数量关系式非常陌生,要求“平均1吨黄豆可以榨油的吨数(每份数)”自然想不到要用“榨油的总吨数(总数)”除以“黄豆的吨数(份数)”;另一方面学生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难以从“黄豆的出油率”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所求答案的对与错。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如何应对,主动出击呢?
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包括笔者在内)都是这样“告诉”学生的:先看问题求的是什么,如果求的是榨油的吨数,就用“榨油的总吨数”作被除数;如果求的是黄豆的吨数,就干脆把“黄豆的总吨数”作被除数。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份数”与“总数”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既然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总数÷份数=每份数”这样的数量关系式,那还不如用一种最为简单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弄清此类问题的正确算法。
再比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时,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不同可分为素数和合数两类”,而把“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1’”给漏掉了。怎样帮助学生弥补这一方面的“缺失”呢?笔者采取的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想想办法,该怎样突出、强调一下“1”的地位?
应当说学生的经验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想到了给“1”设计一张数学名片,名片正面赫然写着数字“1”,背面整齐地罗列着一排排“称谓”——自然数的单位、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最小的一位数、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还有的学生索性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不同分成“嘉宾‘1’”、素数、合数三类。将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
“1”形象地称作“嘉宾”,一定能成功地进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要想忘掉它也是不大可能了。
我们发现上述的两则案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尝试采用了一种“K·I·S·S”的表达方式。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Keep It Super Simple,意思是“力求简单”。不论用什么方式,力求简单总能使你所传达的讯息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K·I·S·S”系统呢?
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当养成用语简短、精炼的习惯。比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和替换”时,由于一个问题中往往有两个未知数,一不小心学生就会“张冠李戴”。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贴上“标签”——即把每一步所求的是什么问题标注清楚。简短的“标签”两字,透露出为师的一种审慎态度,一番良苦用心。再比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教师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试图让学生发现蕴含其中的“四方连一体,两方居两侧”等规律。然而这样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却显得太过玄深、抽象了。其实学生能发现“相对的面总是相隔的(隔山相对)”就已经很不错了,再精准到位的概括、提炼都不及“隔山相对”这四个字来得通俗、形象。“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短、精炼的用语,更能提纲挈领,凸显本质。简短、精炼的用语,常能集中意象,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善用简约、精当的表达方式。数学家徐利治曾经举例说:“我们

试试你的KISS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6-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