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时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其支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⑻,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⑼,出膝外廉, 下外辅骨⑽之前,直下抵绝骨⑾之端,下 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⑿之 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⒀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⒁。
第1页/共33页
【注释】
⑴头角:指额结节部,一半称额角,颞骨部又泛称为耳上角。《甲乙经》头维穴在额角发际,其旁鬓发向前呈弧形凸出者称“曲角”,为颔厌、悬颅、悬厘穴所在。“上抵头角”,应是指从童子髎出发直向上行,经额角、曲角及耳上角部各穴。
⑵行手少阳之前:指足少阳经天容穴,行于手少阳天牖穴前方。因据《灵枢 本输》载,天容穴属于足少阳胆经。
第2页/共33页
⑶交出手少阳之后:本经经过肩井,会大椎、秉风,行于手少阳天髎之后进入缺盆。
⑷目锐眦后:指本经脉经翳风、听宫、听会、下关、上关诸穴又至瞳子髎。
⑸拙:目下颧骨部。
⑹气街:气冲穴部,在腹股沟动脉旁。杨注:“街,衢道也。足阳明脉及足少阳脉气所行之道,故曰气街。”
⑺髀厌:指股骨大转子部,又称髀枢。环跳穴所在处。
第3页/共33页
⑻季胁:第11、第12肋部。因第11肋位置最低,故多指为“季胁”,其下有章门穴,后方有京门穴。
⑼髀阳:大腿外侧。《铜人》注:“髀阳,髀外也。”
⑽外辅骨:指腓骨。
⑾绝骨:指腓骨下端与腓骨长、短肌交互呈现的凹陷处。滑伯仁注:“胻外为辅骨,外踝以上为绝骨。”
第4页/共33页
⑿小指次指:指第4足趾。
⒀大趾歧骨:指足大趾、次趾本节后骨缝。
⒁三毛:指足大趾爪甲后有汗毛处。滑寿注:“足大指本节后为歧骨,大指爪甲后为三毛。”
第5页/共33页
第6页/共33页
第7页/共33页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起于目外眦,沿侧头部、身体侧部及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底4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足大趾)。体腔从缺盆下向胸中,联系肝、胆,沿胁里,出于腹股沟动脉处,横向进入髋关节部,与外行路线汇合下行。联系肝、胆、目、耳等脏腑器官。本经多气少血,子时气血注此。
第8页/共33页
第9页/共33页
时足少阳经络与腧穴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