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望月》.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望月》一、说教材打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 一股素雅温馨的自然风裹挟着夏雨新荷、鸟语花香,月光鱼影扑面而来, 青山秀水的诗情画意,语文世界的奇妙和谐刹那间把我吸引了。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领略着大自然的丰姿,在诗意文字的引领下, 我们突然打开了一扇奇异独特的大门, 一直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 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月亮是美的, 看到月亮, 使人顿生怜爱之情。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 《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 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 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 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 领略诗词意境, 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本次教学中的难点。三、说教学过程 1 、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首先,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形容一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板书: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疏理文章的脉络, 以小标题的形式提炼出文章所蕴藏的三个因素的美。( 板书: 月光之美古诗之美想象之美) (师: 是啊, 如水流淌的月色美, 意味深远的诗句美, 文中小外甥新奇的想象也很美。如果说文中的美直接感染了读者的话, 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在那样的夜晚,“月光之美”和“古诗之美”曾经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他的小外甥呢?) 在这个环节,教师根据板书,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并且引导他们反复品读, 充分质疑, 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强调凸显出来:“月光”和“诗”既不是水, 又不是酒, 如何让“我们”沐浴其间,又怎会使“我们”沉醉不已?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第 1、2 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中心句读出自己的体会,深入感受“月色之美”。【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主要着眼于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通过“品读析情法”、“感悟鉴赏”等教学方法, 引领学生进入语境, 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会。如从“吐洒”、“晶莹闪烁”、“镀”等词可以体会到月光的淡远、清幽, 正如水一般澄澈;而“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写出了月光的朦胧、宁静等等。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月光之美”, 培养了语感, 提高了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 、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1 )是啊!这明暗互衬、动静相宜的景,这让人动心动情的月光的美,如何不叫人沉醉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中心句,想一想,应该通过朗读强调哪些词语? (2 )为什么在这句话中, “诗”这个词要用逗号隔开呢? (3 )对啊!令我们“沉醉”的不仅是月光,还有什么? (4)“

《望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