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单位“ 1”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联盟山学校 : 刘将国
分数应用题主要是指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出现的应用题。教学分
数应用题时,常采取找准单位“ 1”,并判断单位“ 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
的进行引领。找单位“ 1”的一般方法是根据一些标识性的词来确定。但在
具体教学中遇到某些问题用一般方法解决仍困难,现给出解决问题相应对
策。
分数应用题与单位“ 1”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广泛,是小学数学
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
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不是真正地理解,而是生硬地
模仿,死搬硬套。究其原因,都是方法不当。其实,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
不可怕,抓住关键内容,认真分析,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
能否准确找到单位“ 1 ”,是分数应用题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什么是单
位“ 1”呢?单位“ 1”不仅可以代表自然数 1,代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
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一群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
一盒粉笔,一个班的人数,一个月的生产任务,一项工作等等。在应用题
中至少有两个量,而那个作为参照的量就是单位“ 1”,也就是和谁比,谁
就是单位“ 1”。
以往我在教学时, 让学生根据一些标识性的词来找, 如“是” 、 “占” 、
“比”字后面的数量是单位“ 1”。但遇到“甲数的8/15相当于乙数……”
或者其他没有“是”“占”“比”字的句子时,学生就出现很多错误,教
学产生了“负迁移”。
分数应用题单位“ 1 ”的新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
据这理念,后来我在教单位“ 1”时。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立足根本——意义
单位 “ 1” 与分数的意义紧密相连, 为为此我先让学生复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分数。单位“ 1”
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数单位,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从而
理解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 1”。如“养殖场买来鸡和鸭共 150只,其
中鸡占 3/4 , 鸡有多少只?” 我先引导学生动手画图, 再分析 “鸡有 3/4” 、
就是指把 150 指鸡和鸭平均分成 4 份鸡占 3 份。要把 150 只鸡和鸭平均分,
所以“ 150 只鸡和鸭”是单位“ 1”。
关系转化——统一
抓联系量统一单位“ 1”
题目中涉及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量,其中有一个量跟其他每个量都有
联系,称为联系量。解题时,可抓住联系量,以联系量为单位“ 1”转化关
系句式。刘文中的例 1( 题略 ) 涉及到科技书、文艺书、故事书三个量,其中
文艺书既与故事书有关系,又与科技书有关系,是个联系量。因此,只要
把“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本数少 1/ 5"转化为“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
书的1 + (1 — 1/5)=5/4",那么3/4和5/4这两个分率都统一成文艺书 的,就能分别求出三种书的本数。
. 抓不变量统一单位“ 1”
有一些分数应用题,虽然有“是、比、占、相当于”这样的字眼,但
如果以这些字眼以后的量为单位“ 1 ”
分数乘、除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