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反思: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杜甫是为人民不错,但杜甫已经看到这样的疾苦,就《石壕吏》一问,为什么不站出来为老妇人一家求求情呢?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官吏,有些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毕竟文学有时候也受政治的影响。况且杜甫只是一个小官,有些时候也没有话语权。
就这课本人上完后,对自己上的这课还算满意,对我们这一个偏远的小镇来说,学习能够想象想兵役法之类的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因为学生基础差,上起课来还是有些吃力。
最后,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最后由老师来小结,以达共识,实现教学目的。
石壕吏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