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谈“书法”.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谈“书法”
时间:2019-02-07 16:02:00 | 作者:杜美彪
一张宣纸,一砚浓墨,一个少年,敛声屏气,执笔挥毫,看似是静态,却感其气若行云流水,俯仰生姿;虽觉是动景,然窥其心,如万丈深渊,俨然平静。是进是退,是疏是密,是润是枯,是刚是柔,尽在笔墨之间;是开是合,是起是落,是遒劲沧桑,是古厚端庄,是灵动自如,是工稳大气,浑然汇于我心。当你执笔书写时,流光不逝,物我两忘,只是厚重的线条交织成字,只是简练的文字集络成章,是人在为字,亦是字在为人。行笔之间忘怀躁动的尘世,一种宁静从心底漫延开来,一种闲适自灵魂深处唤醒!——题记
文字之始
何以为“书法”,顾此二字,书,书写;法,道,方法。书法即“书写之道”或言“书写方法”。
上古,随人之智长,物资渐丰,行为记事,向符号化发展。陶文,即陶器上的文字,更偏向于符号,用于确定产品归属或简单描述生产生活。随着进一步的社会化发展,氏族聚为部落,众人一起生活,有了各自的分工,而早期先人出于对自然的迷茫与崇拜,会在大型的战争、祭祀以及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前进行“占卜”,于龟甲或兽骨之上,刀以文字,简言所卜之事,再于烈火灼烤,观其裂痕,而后知凶吉或事情顺利与否,甲骨文由此而来。甲骨文出于刀刻,而那时金属尚未普及,“刀”还以石器为主,故笔道苍涩,颇显质朴,凝洁古远。部落进而统一,“城”等机构的出现,使等级分化日趋明显,贫富差异加大,奴隶制社会形成,上层的贵族和统治者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各种大型祭祀活动兴起。铜的发现和冶炼,以及成千上万奴隶的汗水和血水,共同铸造了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品种繁多,千奇百怪的青铜器,大的有司母戊鼎,奇的有四羊方尊,而所?h文字最多的当属“毛公鼎”。金文多于铸造时便将文字塑于模具上,也有铸好后在刻上的,所以金文又叫“铭文”,金文的笔道多厚重古朴之美。金文较甲骨文字数更多,所纪之事也更为详实,文字不再是用于占卜,而是铭刻在礼器之上,用于歌颂功德或记录大型的宗庙活动,其章法也渐有进步,竖可见列。
西周时期,政治安定下来,周天子大封诸侯,而中央的主要职能之一则是掌管礼乐,子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可见周朝礼乐制度的完备,文字自然更加规范庄重。一再发展,文字的职能也在扩大变得更具有普遍性,而此时的文字发展完备,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以上便为文字之始。再往后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一直发展演变至今。可见我国文字的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彰显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文字与书法艺术的承载下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书法三要之“笔画”
书法无非三件:笔画,结构,章法。
笔画,每一个字都是由若干笔画构成,而一个字的精血骨骼气脉皆是由笔画承载和表现,是笔画凝结出每一个字的生命力。书法初学者,应先练习小篆,圆起圆收,行笔匀称,目的就在于写出一笔的骨血,使每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凝重,古厚,饱满,有立体感,从而无论将来练习什么字体,笔画怎样变化,然而骨血俱在,入眼不弱,遇风不倒,每一个字才真正站得住脚。因而小篆也是最难练的基本功,在外行看来小篆很简单,可越是简单的做起来越难,要求握笔要稳,对墨的掌控,对纸的熟悉,对速度的把握,最终,假以时日,归结为一种手感,一种控制力,一种肌肉记忆,使每一根线条写得都如掰弯的钢筋一样,此时我们才有了练习书法最根本的基础,

谈谈“书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阿拉丁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