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新生儿出现湿疹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在生后 1~ 3 月, 6 个月以后逐渐减轻, 1-2 岁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一部分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病情轻重不一; 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 后来逐渐增多, 并可见小水疱, 黄白色鳞屑及痂皮, 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当产生此病时一般婴儿会出现一定的反应, 会烦躁不安, 在夜间哭闹, 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 而且身上会出现瘙痒的症状. 对于新生婴儿的湿疹不可怠慢, 发现后一定要及时治疗, 否则会给患儿留下更加严重的皮肤炎症或者会为以后湿疹的复发买下祸根. 婴儿湿疹的病因较复杂, 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 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患儿往往由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牛羊肉、鸡蛋等致敏因素, 使体内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婴儿湿疹的高度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 毛细血管网丰富, 以及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 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此外, 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经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诱因。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较强的碱性肥皂, 过高营养, 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婴儿, 尤其在新生儿时期, 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以致新生儿皮脂增多, 易致脂溢性湿疹。湿疹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全身疗法、局部疗法、中医治疗和食疗法。全身疗法 1. 饮食管理首先,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 2. 抗组织胺类药物扑尔敏、非那更、苯海拉明、异丙螓等单一或轮流内服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 3. 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 但停药后易复发, 不能根治, 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 4. 抗生素仅用于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病儿。局部疗法 1. 急性期采用 1 %~ 4 %硼酸溶液或 1~ 4 %硼酸溶液加 %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洗局部 15 分钟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 1 %氯霉素氧化锌油。如无明显感染亦可外用 40 %氧化锌油或 15 %氧化锌软膏。应用湿敷 2~ 3 天即可。婴儿湿疹 2. 亚急性期用 1 %~ 4 %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 止痒、消炎。外涂维生素 B6 软膏及 SCL 膏( 磺松糊剂,参见附录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 ,或中药祛湿油。 3. 慢性期外用 1/2或 1/3 肤轻松或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加糠馏油软膏或普连膏,或尿素软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盖,绷带包扎,每隔 1~ 2 日封包 1 次,待皮肤恢复原状。至多每周洗浴 1~ 2 次,必要时外涂肤轻松软膏, 皮炎平。对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损害可采用醋酸强的松龙, 或去炎松混悬液做皮损处的皮内分点注射, 每周 1次,共 2~ 3 次。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皮肤萎缩。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 湿可蕴热, 发为湿热之证, 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中药“清湿散”中白芷祛风散寒, 消肿排脓, 燥湿止带; 苦参清热燥湿,用于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夏枯草清肝、散结;青黛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毒发斑;黄柏用于湿热泻痢,湿疹瘙
婴儿湿疹5757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