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4精神分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04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
1、精神分析分为三大块: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
2、经典理论强调驱力,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关系。
3. 客体关系理论更强调前俄底普斯期,强调关系。人是哺乳动物里生存能力最弱的,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生存下来靠的就是关系,和抚养人的关系。
在客体关系理念中,客体这个概念,就是指除了主体以外的所有东西(主要指人)。过渡客体可以是物,但它是有条件的。关系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和弗洛伊德关于客体的概念有区别)。如,我做事的时候,内心总有另一个声音。
关系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本质上基于与他人的互动。认为客体是人。而弗洛伊德认为,性驱力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认为客体是原欲的目标。所谓动力,就是那些冲突、不适应、焦虑。
客体关系理论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总结归纳。所以相比理论,更重要的是临床实践。马无名说,精神分析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4、经典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都是因果决定论,都在归因。
  经典:强调本能,研究固着、退行,因为内驱力紧张、所以投注到客体、最后释放、消失、否则聚集、固着
  客体关系:强调关系,研究缺失、建构、成长环境、早年亲子关系
  5、客体关系理论家费尔贝恩说,没有本我,人最重要的自我,自我是与生俱来的,力比多是自我的一个功能。(他将本能终极原因替换了)
6、客体关系理论寻求客体的指向作用。否认弗提出的死本能(克莱因除外),认为死本能其实是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出的焦虑、敌意。
  7、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攻击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防御,是对某一病态情境的响应或反应,受到挫折后的反应,他们更关注人格结构的形成,外显出来就是严重的关系困扰。重复过去早年的关系模式。
如,自杀是种攻击性行为,没法对外攻击,只有对内攻击,对自己,是极度受挫后的反应。
8、母子关系(广义的母子,指第一抚养人和孩子的关系,可以是爸爸或其它抚养人),决定了自我对客体世界的完整印象。决定了与人交往的模式和剧本。
如果这个关系不好,婴儿的自我可能扭曲,不完整。可能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发展出不良的人际关系。
9、婴儿一定会和周围人有互动,如游戏,这是最早的客体关系。如, 有人看到领导就怕,这时领导就好像他的父母,他就好像领导的孩子,重现着小时的关系模式。
  10、客体是个体愿望或行为所指向的人,一个被投注情
  15、弗洛伊德说,人的本能是性,先于客体存在,驱力基本决定了关系的质量。
  克莱因说,婴儿与客体的交流是通过幻想达成的。
  费尔贝恩说,驱力是关系的驱力。
  16、关系心理结构的本性和形成。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都是感觉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是稳定,一致的。这影响到人的行为,如果不做心理治疗,将保持终生。
弗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注重处理对待驱力时的防御。
弗认为,观察者无法看到内在结构,那只是假设。
客体关系理论反对弗的说法,强调个体与外在人物,特别是重要关系人物之间的互动,受重要人物的重要影响。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可能随外在关系而改变。(这又让我们看到的希望。)更注重关系的内化作用。注重处理关系过程中的防御机制。是好是坏,维护好的,遗弃坏的,从分裂逐渐到整合。
  17、客体关系强调在共生期,要“填满”(刚出生时本来是空的)。
18、人心就像蓄水池,本来是空的,出生后,外在东西摄入进来(互动,发生关系),填满,结构多起来,丰富起来,进来的有好的水,也有坏的水,可能原来以为是好的水,后来觉得是坏的水,可能水又流出一部分(被剥夺或抛出),这时就有缺失,又需要注入新的水。还有可能是自从出生后,蓄水池一直是空空的。
所以人需要不断和外在客体发生关系。关系好坏决定于外在客体和内心及之间的互动。
19、另外,早年客体关系,除了要给予爱,还要有足够多的挫折。如果婴儿所有需要一直被没有挫折的满足,也将妨碍婴儿自体感的形成。
 
第六讲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节 什么是精神分析疗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概念及起源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概念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 therapy)又叫心理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一种以改变作为心理障碍基础的潜意识层面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障碍根治疗法。
精神分析一词,是弗洛伊德在1896年3月发表的法语论文中首次提出的。
1893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发表的论文《癔症现象的心理机制》是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
1900年弗洛伊德《释梦》一书的出版,是精神分析学创立的标志。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起源
1、心理分析的思想渊源。
1

04精神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2.86 MB
  • 时间2021-06-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