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长卿“禅理(趣)”诗中的意象.doc(目录:3号黑体,居中。)
一、 刘长卿诗歌的意象类别 3
(一) 描述性意象 3
(二) 象征性意象 4
(三) 比喻性意象 5
二、 刘长卿诗歌意象的特点 6
(一)意象具体化 6
(一)意象静态化 8
(一)意象程式化 9
三、 刘长卿与王维“禅理(趣)”诗歌意象比较 10
(一) 刘、王“禅理(趣)”诗歌意象的不同特点 10
(二) 从意象的不同看刘、王的诗歌风格 11
结 语 12
(目录单独成页,由论文层次的序号、标题和页码组成。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 四号宋体,1. 5倍行距分散对齐。)
浅析刘长卿诗歌的意象
——兼与王维“禅理(趣)”诗歌意象比较
(文章标题:主标题小二号华文中宋加粗,副标题小三号宋体,1. 5倍行距居中排版。)
【摘要】作为大历诗坛的名家,刘长卿一生坎坷。颠簸的经历促使他的心灵向着佛家静 地靠拢,也促使他创作了数量颇丰的“禅理(趣)”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刘长卿将自己的 情愫都诉之于意象的运用上,通过意象对诗境的渲染,发出了对人生遭际的无奈与哀叹。具 体化、静态化、程式化的意象承载着他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历时期整体的艺术特征。 而盛唐诗人王维也作有数量众多的“禅理(趣)”诗歌,他与刘长卿在意象运用上的不同, 间接反映了 “安史之乱”对大历诗人创作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刘长卿;“禅理(趣)”诗歌;意象;王维
(【摘 要】、【关键词】:居左,顶格。口内字符小四号梏体加粗,□外字符节号 梏体,一律单倍行距、、两端对齐排版。摘要是毕W论文(设计)研究内容 及结论的筒明概述,其内容应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论和意义等,不少于200 字。关键词一般3-5个,用分号隔开。)
(正文内容:币号宋体,一律单倍行距、、两端对齐地。)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国力衰退,中原地区惨遭蹂嘛,地方纷争,城乡皆废,战乱给社 会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当时的文坛更是一片沉寂。相比盛唐诗,大历诗歌不复昨日 气象,创作陷入了低谷时期,毫无生气。然而,作为大历名家,刘长卿留下了 506首诗歌作 品成为大历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其艺术成就及其诗史意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艺 术创作独具特色的他,在盛唐诗向大历诗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刘长卿(718? ——790?), “字文房,行八,祖籍宣城(今安徽宣城),家居洛阳”⑵, 早年久滞试场,中年得任长洲尉,却两遭迁谪,后官至随州刺史,因梁崇义、李希烈等人谋 反而弃城,复职无望之际,终老江南。坎坷的人生促使刘长卿寻求精神寄托,因此盛行于唐 代的佛教自然成为他的首选。经粗略统计,在刘长卿的诗歌作品中,仅题目与禅、寺院及僧 人相关的就达五十首以上;记载其曾到过的佛家寺庙达25处⑶,曾与交游的僧人达21人⑷, 可见他与佛教联系之密切。
刘长卿倾心于佛教,使得“禅理(趣)”诗歌成为体现这种精神追求的主要艺术形式。 这些诗歌颇具诗史研究价值:从内涵义理而言,它们主要反映了禅宗与天台宗的教义。这两 家宗派在大历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影响最为广泛,“义理相近,僧人关系密切”⑶,在唯 心主义基础上都以“心性”问题作为共同的中坚思想,皆主张“括万法于一心”,即“心” 是万物最根本的实体。从认识论角度而言,刘长卿“禅理(趣)”诗歌体现了两家宗派“观 心”的心物思维模式,即“天台宗:于境观心——反观心源——心造万物;禅宗:于色见心 ——明心见性——因色观心”⑹。这两种对应的思维模式使得诗人在“空”观、“静”观的过 程中,得到"物我同一"的内心感受,在诗中即体现为情景交融。以上分析内容可在刘长卿 “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陪元侍御游支硼山寺》)等诗句中考证。了解了刘长卿“禅理(趣)”诗歌的概貌后,我 们将开始对其意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刘长卿诗歌的意象类别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在把握刘长卿与佛教联系以及“禅理(趣)”诗歌的基础上,我们顺着思路往下探讨意 象的内涵。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是反映诗歌内涵的基本单位,往往带有主观化、情绪 化色彩。诗人的创作心态以及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揣摩意象去了解。
探讨意象之前,我们得了解意象的类别。根据表意功用的不同,陈植鳄先生在《唐诗 和意象》一文中将意象分为三类: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⑺。我个人觉得这 个分类的标准非常合理,且利于对刘长卿“禅理(趣)”诗的分析,所以不妨采用前辈的成 果用于此文的意象分类。
(―)描述性意象
(二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居左,空2格。)
所谓描述性意象,简而言之就是采用客观白描手法,使之表意单纯的意象。该类意象在 刘长卿的“禅
浅析刘长卿“禅理(趣)”诗中的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