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左传・宣公三年》,见于《史记・楚世家》。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
晋楚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前 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
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 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 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彳惠,而不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 “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 (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 充足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周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
楚庄王只好退出周疆。但是,楚国北上争霸的行为并未中止。对 “楚王问鼎",学 术界存有争论。有兴趣者可参阅 顾铁符《楚庄王问鼎质疑》(载《夕阳刍稿》,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解读
折叠古文
楚王问鼎: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 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 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 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郑解,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 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 曰:”在德不再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
折叠注释
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 "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 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 而楚庄 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个"楚子问鼎”的典 故,显示了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晋书・王敦传》因而也云: "有问鼎之心,
帝畏而恶之。""问鼎"成了 "篡夺”的替代词。
楚王问鼎也叫楚子问鼎。由楚王问鼎也引申出一些词汇,如问鼎中原。
典故
夏朝经历了 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 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 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 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 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 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充足做九鼎了。 ”王孙满说:”
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 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 ;商纣暴虐,鼎又转移 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 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能够问的。 “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
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另外,织过战国时期,周赧王也遭遇了一次问鼎的尴尬。秦武王跑洛阳去参见周 天子
楚王问鼎典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