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秘密
——坛坛罐罐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国彩陶的丰富造型及瑰丽的花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2、通过描绘坛坛罐罐,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掌握点、线、形的合理组织及装饰纹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以线描的方式装饰坛罐的方法。
难点:线条应富有变化,并有一定的疏密对比关系。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法 3、引导辨析法 4、分组讨论法
学生课前准备:
(一)、观察大自然美景,看看大自然中线条的曲直变化。
(二)、观察日常生活中带有线条美的物品。
(三)、准备勾线笔、彩笔、A4大小的画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在平时生活中收集的线条图片,利用课件,边切换边朗读(自编),创设有诗意的课堂导入。
“我们参观这么多图片,发现这些图片都包含一个共同的美术绘画元素:----线(学生说)。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线的秘密。”
课件导出课题:线的秘密
二、认识线条
师生共同用肢体语言表演学习、绘画中经常用到的各种线的活动。
练习1:认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归纳为----直线
练习2:曲线的几种状态进行连线练习,归纳为----曲线
比较:只是提醒线条有直线和曲线之外,还有粗细、长短之分,没有去做练习。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欣赏彩陶图片,感受我国彩陶的丰富造型及瑰丽的花样,了解坛坛罐罐的结构。
我们认识了线条、怎么运用它们呢?好,我们先跟着小精灵导游到历史博物馆,看看古人把这些线条描绘在哪里?画在什么物品上?----看陶罐图片。
(1)认识坛坛罐罐的结构。
教师出示罐子图片,师生分析罐子的结构名称:口、颈、腹、底、耳。
(2)分析陶罐的外形特点。
让学生观察,每个陶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学生观察讨论后并说出观察结果。 师板书:形状 各异
口:有大有小
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腹:有胖有瘦
底:形不一样
耳:位置、大小不同,有双耳、单耳或无耳
教师小结:我国的彩陶造型丰富,外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口、颈、腹、底、耳(把、环)等部位的粗细、长短、大小及耳的位置,多少的变化。
(3)创设情境,尝试表现。
在一分钟内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罐子的外形。要求:构图饱满、造型美观、线条流畅。
展评尝试作业。
小组自评、学生互评。
四、精讲点拨,欣赏感悟。进一步欣赏彩陶纹样及线条的组织,感受线条变化的美,掌握添画纹样的方法。
出示问题:
思考1:这些彩陶上绘有什么形状的花纹?点击课件展示圈出的陶罐局部花纹形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有点、线以及用线组成的各种形,分析形成这些纹样的线的粗细、曲直的变化以及疏密对比,感受线条变化的美。除此之外,欣赏我国的彩陶盆上漂亮的花纹,如人纹、鱼纹等。
教师小结:彩陶的纹样取材广泛,以几何纹样最为常见,如网纹、三角纹、圆点、旋涡纹、波浪纹等。
思考2:彩陶上的花纹又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空间分割和用各种
线的秘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