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普通程序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第二节起诉与受理第三节审理前的准备第四节开庭审理第五节撤诉与延期审理第六节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一、普通程序的概念是指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 也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通常应遵循的程序。?二、普通程序的特点 ,具有程序的完整性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一、普通程序的概念是指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 也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通常应遵循的程序。?二、普通程序的特点 ,具有程序的完整性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第二节起诉和受理?一、起诉(一)起诉的概念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的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通过审判给予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二)起诉的条件 、法人和其他组织。 所谓“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例如:清算组织;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遗产管理人; 遗嘱执行人;名誉权受到侵犯的死者的近亲属。 、特定化。明确的被告不仅是指被告的称谓要明确,而且被告的有关简况也要清楚。同时还要注意,被告要实际存在,已死亡的自然人或已注销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不能作为被告。 、理由 所谓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所提出的实体权利的要求在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上必须是具体确定的,否则法院的审判范围就无法确定。同时,要有具体的事实和理由,来支持所提出的诉讼请求。 。(三)起诉的方式 以书面起诉为原则,以口头起诉为例外。(四) 起诉状(plaint) 的内容?《民诉法》第121 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 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1)原告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记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记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2)被告的基本情况。?原告起诉时仅提供能够确定公民被告身份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或者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的名称、住所等基本信息即可,而对原告较难提供的年龄、民族、职业、联系方式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则修改为由被告自己提供,即被告应在答辩状中记明这些信息。——减轻原告的起诉负担。?补充:答辩状——《民诉法》第125 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这既是起诉的必须具备的四个法定条件之一, 也是起诉状中应当记明的法定事项。 ,证人姓名和住所。准确地说,这里的证据应当理解为证据材料。二、受理(一)受理的概念 是指法院通过审查原告的起诉,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立案审理,从而启动诉讼程序的诉讼行为。(二)对起诉的审查 : 7日 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案例分析?注: 《民诉法》第123 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十四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课件【PPT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