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沁园春雪.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1、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三、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二、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法分析】
1、精讲点拨法 魏书生老师曾说要学生学会扔掉拐棍走路;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明确提出老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有效课堂的引领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上要少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点拨,以推进他们的思考;需要深入、需要提炼高度的要精讲,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由此确定本课的教法为精讲点拨法。主要在以下几处精讲点拨:诵读指导时、比较总结时和学生有疑难时。
2、比较鉴赏法 “比较”其实就是对比,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写作方法,有比较,才有突出。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就是品评,就是鉴赏,就是总结写作规律,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学生在类似诗文的比较鉴赏中能掌握到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东西,比较鉴赏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另外,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由此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比较鉴赏法。主要适用于对《沁园春•雪》下阕学习中。
【学法分析】
1、诵读法 曾国藩曾说过他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是“读书出金玉声、飘飘意远”,是说诵读诗文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俗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说好的诗文需要反复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诵读,学生首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诵读;并且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学生学习这首词要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2、想像联想法 作家雨果曾说:“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想像的魅力;诗词之所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主要时因为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而优美的意境就需要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美好的图画。想像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是他自己的所得。在《沁园春•雪》中,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图,既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学生脑海中有了这么一幅画卷,不仅把握了词的上阕,对于下阕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
3、品读法 品读就是细读、品味,就是含英咀华,咬文嚼字,正如苏轼所说: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的诗文需要仔细咀嚼,仔细品味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是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

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6-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