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驱虫药【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与作用】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尤其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配伍】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用较适宜的驱虫药,并视不同的兼证进行适当的配伍。【使用注意】①一般应在空腹时服; ②无泻下作用的应加服泻下药; ③部分有毒或作用峻猛者要注意用量; ④发热或腹痛较剧时,暂时不宜用; ⑤孕妇、老弱患者都应慎用。使君子《开宝本草》 Fruit of Rangooncreeper 为使君子科藤本蔓生灌木使君子 Quisqualis indica 。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等省均产,四川产量最多。 9~ 10 月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晒干。气微香,炒熟后较显著,以个大、颗粒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略甜而带油性者为佳。临用时去壳, 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性能】甘,温。归脾、胃经。【功效】驱蛔,消积。【应用】 、蛲虫等症轻证单用本品炒香嚼服即可。 、神曲、麦芽等,如肥儿丸。【用法用量】煎服 6~10g。炒香嚼服, 小儿每岁每天 1~ 粒,疗程总量不得超得过 20粒。【使用注意】①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②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 故服用时忌饮茶。苦楝皮《名医别录》 Chinaberry Bark 为楝科乔木楝树 Melia azedarach M. toosendan S. et Z .的根皮或树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四川尤多。春、秋两季采收,刮去栓皮,洗净。味极苦,以皮厚、条大、无糟朽、去栓皮者为佳。鲜用或以干品润透切片用。【性能】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功效】杀虫,疗癣。【应用】 、蛲虫、钩虫等证 、湿疮、湿疹等证【用法用量】煎服, 6~9g。鲜品用 15~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①有毒,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②体虚者慎用。③肝病患者忌用。槟榔《名医别录》 Betel Nut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 Areca cathecu 。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国内分布于海南、福建、台湾、广西及云南南部。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味涩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剥去果皮,晒干, 浸透切片。【性能】辛、苦,温。归胃、大肠经。【功效】驱虫消积,行气利水。【应用】 1 .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为驱绦虫要药 、泻痢后重如木香槟榔丸。 、脚气肿痛【用法用量】煎服, 6~15g。单味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至 60~120 g。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不宜用。南瓜子《现代实用中药》 Pumpkinseed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的种子。主产于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夏秋间果熟时采收, 取子洗净、晒干。以新鲜、干燥、粒饱满、外壳黄白色者为佳。研粉生用或制成乳剂。【性能】甘,平。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应用】绦虫证甘平不伤正气,主要用于驱杀绦虫。与槟榔同用,可增强疗效。【用法用量】研粉, 60~120 g。冷开水调服。鹤草芽《中华医学杂志》 Agrimonia Bud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即仙鹤草) 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冬芽。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深冬或早春采收,除去老根及棕褐色绒毛,留取幼芽,晒干。研粉用。
第17章 驱虫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