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机器局- 简介北洋机器局 1867 年创办, 称为军火机器总局, 又称天津机器局, 简称津局。 1865 年5月 18日,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阵亡于山东曹州, 京师大为震动, 除授曾国藩为统帅, 办理剿捻外, 并连次飞谕李鸿章派洋枪队由海道赴津, 援护京师。因为李氏在沪创办炸弹三局, 卓有成绩, 同时也有旨命, 要他派丁日昌带领匠役到京师制造火器, 接着又改命季氏派员赴津开局铸造炸弹。 1865 年冬,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已商请李鸿章购备机器运津。而丁日昌也极力支持崇厚开办, 允许一切自上海代为设法。 1866 年, 恭亲王又提出设机器局之议。当时兵部会议,也主张在津设局, 于是在这年八月, 恭亲王正式具奏, 建议由崇厚筹划办理, 设立章程, 奉到谕旨允准。恭亲王奏陈设局, 建议由关税项下开销。因此, 崇厚就奏请将津海东海两关的二成洋税, 作为津局的常年经费。户部议覆, 却被推翻。直到 1868 年1 月, 崇厚再次奏请, 纔奉准由津海东海两关四成洋税提领。北洋机器局-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建局之初, 祟厚一面派英人密妥士( J. A. T. Meadows ) 赴英购买机器, 一面在津择地建造厂房。 1866 年 12月, 总署划拨广东轮船阿思本( Sherard Osborn- 注1 )兵轮变价款项十三万两中, 提出八万两, 交密妥士带英; 继又由祟厚从洋税款项下续汇三万三千余两。 1867 年3 月择定城东贾家沽道基址, 是为东局。东局建立厂房四十二座,二百九十余间, 公所及洋匠员工住所三百余间, 占地二千二百三十亩。 1867 年5 月正式开局, 奏派密妥士为总办。 1967 年9 月, 在等待机器由英国运来时, 择定城南海光寺附近, 建立厂房, 是为西局。在上海、香港采购了价值数千两的修造枪炮、制造炸子、开花炮的机器, 先行开工制造。机器并有机轮、铁炉、旋床等, 配合东厂的建筑, 添配对象。此外, 曾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 在英购办一批机器, 也归入津局。 1868 年夏季, 机器陆续运到。东局一共使用 38 万余两, 西局使用了 9 万余两。 1868 年 10月 17日, 丁日昌函祟厚:“天津拱卫京畿,宜就( 江南) 厂中机器仿造一分, 以备运津…本年臣莅任后, 准总理衙门函商, 为未雨绸缪之计, 即经亲至上海厂中, 督商局员筹办。随据该局员苏淞太道应宝时、选用知府沈保靖、补用知府冯焌光禀称, 于五六两月, 购到旗昌、祺记两洋行机器、汽炉、车床各件…. 其未齐之件, 由厂中机器自行配制, 现已配就车床、刨床、立锯及卷锅炉铁板机器共八座…. 一切款项由上海代付。” 1869 年9月 25日, 丁日昌:“查厂牧领解洋马枪已于六月十六日由轮船赴津, 前经禀报在案。现在各项机器均系开单点交倪令收领, 由江海关衙门雇搭夹板船载运, 七月初六日, 已将各项机器送至夹板船装载清楚。兹据倪令报称, 于七月初六日, 由沪驶运北上, 理合将起程日期禀乞察核。李字号箱计装﹕二尺八寸长一寸五分径螺丝四副, 共五寸长二寸一分宽铁闩四条, 三尺三寸长螺丝起子二把, 十五寸长七寸二分宽炮模口失铁盖板四块, 十三寸长四寸宽十二磅弹子泥心铁模─盒( 二件), 十二磅弹子木样二对共十二寸长铜柄二枝。炮模口用二十寸半长双眼牛铁横闩二件, 起重架凸字包横头铁用四寸径生铁辘轳一副( 计四件)。(以上系铸炮及铸弹所用器具, 理合陈明。) 柰字号箱计装﹕十二磅炮木样一副, 六尺半长木样心铁杆一枝。( 以上系炮样器具, 理合陈明。) 锅钉九磅, 系铸铁炉备用, 交委员倪令收领未装箱。”由以上的清单来看, 当初是有计划制造火炮, 但是直到该局被毁, 始终没有制造火炮的记录。 1870 年, 天津教案发生, 崇厚奉命使法, 11月4 日上谕津局改由直督李鸿章接续督办。李氏接任, 11 月即罢黜洋总办密妥士, 另委湖北补用道沈保靖总办局务。此后历任总办, 皆系华人担任。厂局地位, 在当时成为北洋主要的大兵工厂, 常年供应北省各军军火弹药。该年改称总理天津机器局。 1871 年, 撤销西局, 将机器拼入东局。将淮军之修械厂迁在海光寺原址, 又名北洋南局, 全名是北洋行营制造局。这个制造局属于淮军, 由李鸿章督办, 与其它属于地方之机器局不同。此局专造各式新型炮弹枪弹, 产量几与津局相埒。此局经费, 至少有一部份由北洋机器局开用, 同时动支淮军专饷。北洋南局生产子弹壳底 1873 年, 建成火药第二厂。 1874 年建成火药第三及第四厂。 1875 年津局购到林明敦式机器, 及中针枪子机器, 准备制造洋枪。 1877 年开始制造, 两年之间, 完成五百二十枝, 此后则大部从事改造士乃得( Snider )枪及从事修整各式旧枪, 极少生产新品。林明敦滚轮
北洋机器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