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如梦令6
诗歌鉴赏三步曲
知之:理解诗意
好之:体验诗情
乐之:感悟诗理
第1页/共11页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第2页/共11页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或“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
第3页/共11页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嫁金石家赵明诚。靖康之变,仓皇南渡。建炎三年,明诚靖故。李清照携图书,并明诚遗著《金石录》逃兵乱,足迹遍江浙皖赣一带,晚年寓居临安。现传《漱玉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南渡以后,词的风格从清俊旷逸变为怆凉浓郁,多寓故国黍离之悲,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第4页/共11页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既然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密之处的失误。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第5页/共11页
争渡,争渡。
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
第6页/共11页
常
记
地点:
溪亭
时间:
日暮
事件:
醉归
情节: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景致: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白鹭 晚霞
诗情
画意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第7页/共11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绿肥红瘦”一句中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
。
练习:
第8页/共11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绿肥红瘦”一句中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
。
练习:
第9页/共11页
如梦令6PPT教案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