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影》教学设计(1).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父子深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的背景
2、识记基础字词,并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读理解、合作探究,体会文章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的特点,品味、感受伟大而浓浓的父爱。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其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浓浓的父子深情。
四、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交流预习作业
出示:预习作业题
1、你了解《背影》这篇文章的作者吗?(收集)
(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著作,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了解《背影》一文的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3、认真读文:(1)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你认识这些词吗?(谁来读一读)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蹒跚 踌躇
(2)思考: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文章叙述了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也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3)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脉络:开篇点题、回忆往事、别后思念
(二)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一个问题:你在家里对妈妈爱多、还是对爸爸爱多?听出来了大部分同学对妈妈的爱要多一些。每
当我们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当我们吟着《游子吟》的时候,我们会被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同样慈祥、同样给予我们无尽的关爱的父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父亲的经典散文《背影》。(板书)
(三)、阅读理解
尝试学习一:整体把握,感知父爱 (独立完成)
尝试问题:什么样的父爱让作者思念?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
1、“我”与父亲在什么背景下见面的?
(1)读一读:用自己话概括出来(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两年末见)
(2)想一想:父亲当时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表现的?
处境: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 ——陷入困境
表现: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刚强
再三踌躇、亲自送行、细致照顾、为儿子一路着想、买橘子——慈爱
2、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
第一次: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泪)
第二次:望父买橘 (感动之泪)
第三次:父子离别 (依恋之泪)
第四次: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伤心之泪)
尝试学习二:寻找背影,体会真挚的父子情(合作交流)

《背影》教学设计(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6-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