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本章提要: 本章阐述了园林经济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论述了园林经济管理的研究对的对象与特点,探讨了园林经济管理研究方法。 园林经济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何为园林? 2005 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园林”定义: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 1999 年版《辞海》“园林工程”词条: 园林工程是指在风景园林建设中, 运用工程技术体现风景园林构思, 创造优美的景观艺术的过程。城市园林包括市政园林、经营性园林和单位附属园林。市政园林是指由市、区、镇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并对公众开放的公益性城市园林。经营性园林是指由社会投资建设、对公众开放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城市园林。单位附属园林是指由经济开发区、工业区、住宅区及其他物业业主在其物业范围内投资建设,主要供在该区域范围内工作、居住人员使用的城市园林。 园林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园林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园林行业及发展环境。二是园林行业的资源和具体经济管理活动。三是园林经济管理学本身。当园林经济管理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后,园林经济管理学本身立即成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并且与园林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园林含义引申到施工建设、植物栽培进而扩展到开发、工程、经营管理时,园林经济管理学才在众多学科之中蔚然成林、枝繁叶茂。园林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可以从三方面概括: 从学科内容而言,园林经济管理学具有综合性。这是与园林行业的综合性相对应的,园林业起源于农业中的苗圃业、花卉业和园艺业,现已完全超出传统的园圃种植和土建作业范围,跨越到工业、商业、建筑业以及休闲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已经成为产业大杂烩。园林经济管理学的内容由其涉及的范围及行业属性所决定。从所涉及的范围而言,同其他部门经济管理一样,园林经济管理的内容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宏观管理是从行业、区域、社会等角度分析和解决园林问题。微观管理则是从经济单位、具体项目、资金资源等角度分析和解决园林实际问题。就园林行业属性而言,园林经济管理的内容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方面包括园林绿地和风景区开发、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市场拓展等,生产关系方面则包括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内容。 园林经济管理研究方法研究园林经济管理,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运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基本规律, 才能高屋建瓴地认识园林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现象, 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行业方针政策和经营管理措施以促进园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园林经济管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研究园林经济管理,首先应以园林实践为出发点,了解园林行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分析其所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国际等环境,其次,即使是从园林实践中总结归纳得出的园林结论和理论,也要反馈和应用到新的园林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研究园林经济管理,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有所侧重的原则。从广义而言,园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行业, 涉及的资源要素、产业链条、生产环节众多。如果无所遗漏地研究,则园林经济管理学将会成为体系庞大的杂学,不仅不利于建立专业化的理论体系, 也不利于传播学习和实践应用。因此, 现阶段的园林经济管理学, 应当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有所侧重地选择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园林经济管理,必须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园林经济管理的健康持续和优质高效的发展,有赖于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1 )历史研究和现实分析相结合。园林和园林经济管理,均不自今日始,故虽然在现代环境中研究园林经济管理,亦不能割裂其历史渊源。一方面要详细了解和深刻研究古代的园林理论和实践,深刻研究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林事业发展过程中与园林经济管理相关的各种经验和教训,古为今用,为今天的园林经济管理提供借鉴。另一方面立足当代和目前的社会经济现实,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形势、消费需求、可用资源、经营方式等,以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2 )综合分析和重点研究相结合。(3 )平衡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4 )定性定量分析和静态动态研究相结合。复习思考题 1. 园林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园林经济管理有何特点? 3. 园林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 为什么要学习园林经济管理?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 学习完本章后, 要求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含义,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了解市场及市场经济的含义,能够运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进行一般分析。理解掌握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含。明确管理的概念与职能,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管理
园林经管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