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等词语。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揭题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的单元导语,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A 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
?
总结: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贴: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贴:联想和想象)
:
(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
(2)访的意思是?(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
你怎么理解课题?(到山中去拜访朋友)
再读题。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
第一组: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
?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
。嗅就是闻的意思。
第二组:树冠、唱和
。
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
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叫——树冠,鸡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鸡冠。
。
总结: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
第三组: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
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
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
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
:很感兴趣的谈论。津津的意思: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
(三)交流问题
,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拟人)
: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
山中访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