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混凝土外加剂.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混凝土外加剂
第三章 减水剂
整理课件
1
第三章 减水剂
概述
普通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
整理课件
2
第一节 概述
发展史
概念
作用
分类
作用机理
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用途
技术经济效果
整理课件
3
一、发展史
1、第一代:普通减水剂
20世纪30年代初,美英日等国家已经在公路、隧道、地下工程中使用防冻剂、引气剂、塑化剂和防水剂。
1935年,美国Master “普浊里”减水剂(Pozzolitn)。
1937年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减水剂的专利。
主要使用木质素磺酸钠、硬脂酸皂等普通减水剂。
整理课件
4
2、第二代:萘系、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
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10)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
1964年,联邦德国研制面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Melment”(梅尔门特),同时出现了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的。
1965年,前苏联建工部研制一种新超塑化剂“Anuaccah”,由含硫酸盐的丙烯酸盐废料加工而成。
1971~1973年,德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
特点:通过磺化得来,减水率较高,坍落度保持效果差,其性能和技术质量不稳定性。
整理课件
5
3、第三代:氨基磺酸系、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80年代初,日本首先开发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1985年开始逐渐应用于混凝土工程。
90年代初,日本针对高强超高强混凝土的需求又进一步研发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选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概念。
我国本世纪出刚刚起步,《北京市混凝土外加剂行业2000~2002年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外加剂要向液态、高效、低碱、聚羧酸系方向发展。
目前,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技术性能指标、性价比方面都达到了当今。
广泛地应用于高铁、超高层的建筑中。
整理课件
6
二、概念
定义:是指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常用的有:木质素系、萘系、三聚氰胺系、聚羧酸系等。
整理课件
7
整理课件
8
整理课件
9
三、作用
1、在不改变砼组分,特别是不减少单位用水量的条件下,改变砼施工的工作性能,提高流动性。
2、保持一定工作度 减少拌合水用量和水灰比
提高砼强度,改善耐久性
3、在给定工作性和强度 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节约水泥
4、改善砼的可泵性以及混凝土的其它物理力学性能。
整理课件
10

混凝土外加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2 MB
  • 时间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