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莱芜市辛庄镇沐汶河支流辛庄河上,流域面积85km2,兴建于1965年。水库上游控制流域面积85km2,水库总库容2430万m3,兴利库容1400万m3,死库容90万m3,是集防洪、城乡工农业用水等于一身的一座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主要包括主坝、溢洪道、南北放水洞及电站等工程。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内容包括:主坝加固工程、副坝新建工程、新建溢洪闸工程、南北放水洞加固工程等。。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主坝
副坝
溢洪道(闸)
北放水洞
南放水洞
合计
1
土方开挖
m3
134091
874
134965
2
土方回填
m3
164522
5354
169876
3
石方开挖
m3
878
912
227071
336
336
229533
4
石方回填
m3
173826
4757
36448
215031
5
拆除方
m3
18376
882
9
104
19371
6
干砌石
m3
18320
976
10947
30243
7
浆砌石
m3
2162
225
26691
254
160
29492
8
反滤或垫层
m3
29490
1315
502
31307
9
砼或钢筋砼
m3
49
29
9850
77
141
10146
10
灌注桩钻孔
m
382
382
11
帷幕灌浆
m
8933
2445
4281
15659
12
草皮护坡
m2
48629
1296
49925
13
机房和桥头堡
m2
施工条件分析
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
坝址区地处辛庄河上游,地形上呈两侧高中间低的箕形洼地,地貌形态以丘陵地貌和河谷地貌为主。
主坝、溢洪道地质情况简述如下:
(一)主坝
主坝分北坝段和南坝段两段,北坝段座于辛庄河主河床,南坝段座于剥蚀残丘、残山之上。
北坝段心墙填筑土为含砂砾质壤土,呈浅棕褐色~棕褐色,局部有少量呈灰褐、灰黑等杂色,湿~饱和,可塑~硬塑状态,上部局部呈坚硬或硬塑状,局部粘性较强。;上游砂壳主要由砾质粗砂构成,局部为细砾砂,,呈松散~稍密状态;下游砂壳主要由砾质粗砂构成,局部为细砾砂,,呈松散~稍密状态。南坝段心墙为含砂质壤土,湿~饱和,可塑状态。;砂壳主要由砾质粗砂构成,局部为细砾砂,呈松散~稍密状态。
根据一般工程土类分级标准,上下游砂壳属Ⅳ类土,心墙属Ⅲ类土。
(二)坝基
坝基下伏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条带状二长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自上而下分为含土砾质粗砂层、含砂质壤土层、砾质粗砂层、细砾砂层和砂卵砾石层。坝基下伏基岩为条带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浅灰~灰白色,风化后灰黄色,中粗粒结构,条纹及条带状构造。
(三)副坝
副坝坝基下伏岩层均为条带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灰白色局部夹黑色斑点,夹较多暗色矿物条带,有小规模长英岩脉穿插。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易风化,多数岩体具片麻状构造。~2
.0米,强风化层未揭穿,,~,具中等透水性。
(四)溢洪道
溢洪道出露表层为砾质粗砂,下伏二长花岗岩,条纹及条带状构造发育,条带可分为由暗色包体组成的暗色条带或由长英质脉构成的浅色条带两种。岩石多具轻微~中等变质,风化剧烈,节理裂隙发育,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肠状构造发育,局部岩体内部含大量暗色包体,大小不一,成分以斜长角闪岩、辉绿岩为主。根据岩石分级标准,该处岩石属Ⅳ~Ⅷ类岩石。
水文地质
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岩浆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坡洪积地层中,冲积、冲洪积含水层主要分布于辛庄河河床及漫滩,岩性为砾质粗砂、细砾及砂卵砾石。含水层透水性强,补给充沛,径流畅通,富水性强。水位埋深1~3m,年变幅1~2m。
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库区东部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中,富水性受灰岩浅部岩溶发育程度影响,具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