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鹿特丹的临港经济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 欧洲第一大港, 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 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 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是连接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水陆交通枢纽, 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从港口发展情况来看, 2006 年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960 万标箱,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第七位。鹿特丹人才、产业、技术、资金高度密集, 鹿特丹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综合式的港口经济,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①多功能、多层次的港口经济模式。鹿特丹不仅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 同时也是西欧的贸易中心,是牵动全球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国际航运枢纽。②强大的腹地经济的支持。以鹿特丹为中心,周边的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西欧国家的主要工业区是其主要经济腹地。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和贸易高度发达,为鹿特丹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③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 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 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2. 新加坡的临港经济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方公里,人口约有 400 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自 1965 年独立后, 立足本国实际, 因地制宜,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跻身新兴工业国家行列。新加坡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2006 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2400 万标准箱, 是通往亚洲、非洲、欧洲的国际航运中心。新加坡的临港经济是一种节约型的发展模式, 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①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的产业集群。在产业规划上, 新加坡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 努力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②港口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 新加坡经济腹地主要以海外为主, 因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成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③新加坡是利用地理因素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之一。新加坡的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 54 个小岛组成,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这为新加坡发展转口贸易和航运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④政府扶持, 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新加坡在努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 还注重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及环境建设。这就为新加坡成为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 扬长避短, 引进并运用外得到了迅速提高, 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国外依赖程度较深, 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3. 休斯顿的临港经济休斯顿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美原上部,距墨西哥湾 80 公里。休斯顿的临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能源型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具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休斯顿周围特别是墨西哥湾沿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此外,重晶石、石膏、镁、盐、木材及淡水资源也较丰富, 是美国石油化工中心, 享有“世界能源之都”的美誉。②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以康柏电脑为龙头的高科技以及生化技术产业蓬勃兴起。③经济发展多元化。休斯顿不但是美国石化工业的中心, 其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运输
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