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怎样理解教书育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怎样理解教书育人
剑阁县上寺小学 杨学斌
 
一直以来,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存在着多种说法。有观点认为:育人就是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是教书之外的事,由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全权负责;有的教师则认为,教书本身就自然而然地做了育人的工作。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我们应该全面准确地理解教书与育人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是要把握“育人”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教书育人这一天职。
首先,教书育人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教师这一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永恒的职业。自从有了学校教育以后,教师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提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职责归纳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两句话明确指出同一个命题:教书和育人都是教师的天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两句极可珍视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论述更加肯定了教师做育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概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我国现代教育家徐特立十分强调教师必须教书育人。他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如果教师只传授点文化知识,而忽视培养的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的有识之士都是把教书和育人当作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就更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做好育人的工作。
其次,教书育人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个规律。这条规律要求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教书”为了“育人”,“育人”必须“教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其一,教学受教育目标的制约。任何教学总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存在的,无目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它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上。其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教学的教育性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政治思想性,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改纲要》、教材的编撰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目的,以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服务的。其三,教师的品德言行具有示范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传”,即讲清道理,也就是通过传授教材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奋学习、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是不对的;二是“身教”,即一个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灵魂去“传授”品格。教师的“言传”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用科学知识去启迪学生的心

怎样理解教书育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