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做实验的感受 [生物实验课教学的“三少三多”]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相当严重。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所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
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事业人才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以下的“三少三多”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做到的。
1、少一点灌输验证,多一点启发探讨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将实验程序呈现给学生,很少提及采用这些程序的道理,更别说启发学生探究了。学生只需机械模仿,不需要动脑筋,更谈不上创新。因而实验的成功率总是很高。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绑住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创新的天分。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例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教学中安排为理论课学完后的验证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很少有学生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将这个实验安排在学习矿物代谢一节中,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进而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浸入氯化钙溶液中的根为什么仍然呈淡蓝色?是不是因为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经进入根细胞内部?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蒸馏水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一系列问题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
凭心而论,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但偏偏学生就是要违反规定,尤其是实验课。老师心里那个气呀。而实际上,实验课上出现违纪现象,有的是学生调皮捣蛋,很多时候则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探究行为,这些探究行为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表露。因此,教师应该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灵活机智地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努力制造出引导学生走向自觉探究之路的良好契机。
例如,生物实验课上,一名学生完成了规定实验后,就自作主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橡皮、小木片,等等。教师害怕他因此而损坏显微镜,认为这是违规行为,予以警告,
生物实验课教学的“三少三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