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复习提纲).doc§
一、 电解原理
1、 定理一一使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解是: 电能一转化一化学能
电解池就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也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2、 电解池构成
由直流电源、电极、导线及电解质溶液构成,电极:两极都可用惰性电极。(如 石墨、pt等)
3、 电极构成 (阴、阳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
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
金属或阴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4、 电流方向及电子流方向
由直流电源的连接方式决定。
电子流方向:通电时,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阴极,从阳极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 极。
电流方向:电源的正极一阳极一阴极一电源的负极。
5、 电极反应及电极产物的判断规律
(1) 阴极:(阴极电极材料的本身受到保护,不参与反应)溶液中较易得电子的阳离
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而被还原。(阴极无论什么材料,均不参与反应) 在阴极上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为:(即:阳离子得电子的难易顺序)
Ag+ >Hg2+>Fe3+ >Cu2+ >Zn2+ > (H+) >Pb2+ >Sn2+ >Fe2+ >A13+ >Mg2+ >Na+ o
(2) 阳极:
如果用惰性电极(如Pt、Au、石墨等)做阳极,则溶液中较易失电子的阴离子 在阳极上失电子而被氧化。
如果用活泼金属做阳极,则阳极依金属活泼性强弱的顺序本身失电子被氧化成 为阳离子进入溶液。
失电子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放电顺序)
从金属 K>Ca>Na -->Hg>Ag>S2->I->Br->Cl->OH->NO3->SO42-> (F-在溶液中基本不放电)。
(3 ) 电极 C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例)
Na+、H+、Cl-、OH- o
Fe做阴极,石墨做阳极。Na+、H+向阴极移动,Cl-、OH-向阳极移动。
.•.H+比Na+先放电,C1-比OH-先放电。
阳极:2C1- -2e -* C12 f
阴极:2H+ + 2e — H2 f。
电解氯化铜:
两极均为石墨棒
分析其电极反应式、实验现象
阳极:2C1- -2e - C12 t 阳氧
阴极:Cu2++ 2e — Cu 阴还
6、 电解的分类
(1)电解质本身电解 如CuC12等
A、 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电解后,电解质浓度下降,可补充固体电解质的恢复电
解前浓度。
如CuC12 阳极产物:C12
阴极产物:Cu
B、 无氧酸溶液 如HC1,电解后酸浓度降低,PH值升高,通入后方可恢复电解前
浓度。
阳极产物:C12 阴极产物:H2
水的电解
A、 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2SO4
阳极产物:02
阴极产物:H2 电解后:CNa2SO4 I PH值不变。
诵由
2H2O 2H2 f + 02 f
B、 含氧酸如H2SO4、(HN03)等
阳极产物:02
阴极产物:H2 电解后,C , PH值 / j
C、 可溶性强碱
如 NaOH、Ba (OH) 2。等
阳极产物:02
阴极产物:H2 电解后,C , PH值 / /
电解质与水均电解(混合电解)
A、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0
电解(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