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城市简介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由原巴盟的乌达市、伊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个直辖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 1950 年3月 31 日,国家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治区人民政府,隶属宁夏省。 1954 年4月 25日,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磴口县。是年 9月, 宁夏省制撤销,自治区改归甘肃省管辖,后又改为甘肃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 1955 年,建立桌子山矿区办事处,隶属于伊克昭盟。区界为:南至枯水沟以北,北至陶思图,东至黑龙贵、棋盘井、千里山,西至黄河边,南北长约 170 华里,东西宽约 50 余华里,总面积约 2125 平方公里。 1956 年4月 13 日,将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为巴彦淖尔盟,乌达地区仍归巴盟阿拉善旗所辖。 1958 年 11 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阿拉善旗乌达镇。镇界为:南起宁夏石嘴山边界,西界阿拉善旗宗别立苏木,北至阿拉善旗巴音木仁苏木,东以黄河为界,南北长约 60公里,东西宽约 20公里,总面积约 120 0 平方公里。 1959 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桌子山矿区办事处,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 隶属伊克昭盟。 1961 年7月9日,国务院第 111 次全体会议通过,批准建立乌达市和海勃湾市。乌达市建立后,将阿拉善左旗的宗别立、乌素图、巴音木仁 3 个牧区人民公社划入乌达市。市界为:南接宁夏边界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北至巴彦淖尔盟磴口县,西至阿拉善左旗吉兰泰苏木,东以黄河为界,南北长约 100 公里,东西宽约 40 公里,总面积约 4000 平方公里。海勃湾市市界为:南起鄂托克旗巴音陶亥乡原界石嘴子渡口,北至杭锦旗交界达勒更沟距离黄河以东约 24华里的地方,东至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千里山以西,西以黄河为界,南北长约 100 公里,东西宽约 40公里,总面积约 4000 平方公里。 10月1日, 正式成立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分别隶属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 1964 年,乌达市于 1961 年划入的 3 个牧区人民公社重新划归阿拉善旗,地界缩小为原乌达镇管辖范围。 1975 年8月 30 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乌海市。竖年 1月 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 3 个县级办事处。 1979 年 12 月,将 3 个办事处改设为区,同时,将拉僧庙办事处更名为海南区。今日,乌海市辖 3个市辖区。即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总面积 1754 平方公里,人口为 532902 人,生活着汉、蒙、回、满等 25 个民族的人民,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乌海市可以用四个美誉来形容,即黄河明珠、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黄河明珠”,黄河纵贯乌海境内,按照城市向黄河两岸靠拢的思路,总投资 亿元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 2010 年4月 26日开工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将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 具有调节水量、防凌防汛、发电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建成后将形成 100 多平方公里的舒缓水面。“书法之城”,乌海市于 2008 年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另有 2所小学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兰亭小学”。在连续多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上,乌海市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的三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即“规模最大的书法活动”、“规模最大的青少年书法比赛”、“各民族少儿用最多灯笼拼成的‘爱祖国’大型表演活动”。“沙漠绿洲”乌海市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目前,全市生态治理面积累计完成 72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 %提高到 %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十五”期末的 平方米提高到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 % 提高到 30% 。到 2012 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 35%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5% 。“葡萄之乡”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合葡萄种植,有“葡萄之乡”的美称。黄河流经市区 105 公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无霜期达 156 ~ 165 天,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生产,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蕃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多个葡萄品种荣获国家级奖项,被推荐为奥运会安全优质葡萄。乌海葡萄初步形成了“龙头十基地”、“企业十农户”的发展模式,汉森集团、云飞葡萄等企业成为葡萄产业的龙头带动企业。城市资源乌海市自然资源富集,得天独厚,是一片待开发建设的热土。这里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位好、易开采, 并且相对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素有“乌金之海”的美誉。境内已探明金属、
内蒙古乌海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