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 2014 ——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10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干净整齐,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一、基础·运用(共 25分) ,完成第( 1)-(4)题。(每小题 2分,共 8分)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 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 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 “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调羹. ()供. 应( ) (2)文中划曲线句“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其中“底子”含义与下面各句中的“底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但物质条件还是困难,因为以前底子太坏。(谢觉哉《要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 ,我只是打个底子,叫工人再补充。(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沈从文《新湘西行》) (3)根据上下文,给文中划横线句加上标点,使其表意更清楚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4)在文中括号处填写衔接恰当的一句话( ) “回文”,把相同的词或句子,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 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例如: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依据此种手法,下面句子横线处可填的内容是(每小题 1分,共 2分) ①客上天然居, 。(注释:居——饭店) ②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解说此现象原因及成语的比喻义。( 2分)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蜀犬吠日: ①原因②比喻义 ,并对后面的解说做出判断(每小题 1分,共 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④“羌”字的笔画共有 ⑤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载不动许多
2014-2015期末(顺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