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练字硬笔书法是用硬笔书写汉字的艺术。然对‘硬笔’概念的界定不出以下二类: 一类是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等由西方工业文明所造就的半自动化书写工具; 另一类是较难确证起源的竹笔、羽毛笔等传统性工具。由这二类工具通过各类媒介而在纸等媒体上留下的痕迹,并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可称之为“硬笔书法”。书法在当今日趋发展的形式下, 线条的艺术性越来越被书界所重视。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曾说:“在书法表现的要素中, 我看重线条。线条是由条形到神韵的最重要的手段、桥梁,更确切说是基因。”各大书体、各书家字体,各书法作品品位高低的差异, 也与其线条特性及水平高低的不同重要相关。书法作品的创造,首先是线条美的独特的发现和创造。可见,线条是书法的基因, 是书法风格和品位高低的标志, 是书法创作的首要。线条这一说法(或曰概念)是否适用于硬笔书法?人们常常认为,钢笔线条一细二硬三露四单一, 故应放弃或淡化对其线条的追求, 而应重视对其结字、章法、神韵等的探索。这种看法是“钢笔字”的一个误区。毛笔尚且讲多大笔写多大字,钢笔也应说多粗笔写多大字,常用钢笔粗细的单一,与写出的字相比,主要矛盾是笔细,或曰字大, 就其硬笔书法意义而言, 应有一套粗细不同、弹性各异的笔, 再加之对纸和垫板的精心选择, 事实可以证明, 钢笔线条能够由单一走向丰富。硬笔书法的成熟就在于其线条的完善, 它不仅具备书法线条的一般属性, 而且也应独具硬质弹性的特性, 由此构成了独立的硬笔书法线条。硬笔书法的线条如此重要, 然而线条在实际中又显得薄弱, 因此我想就本文对其在性质、类型、线条美学价值方面作系统的探讨, 藉以抛砖引玉。一、硬笔书法线条的性质“硬笔书法线条的性质总体定位在‘骨形筋露微肉’六字上。具体有九个性质,曰‘九感’: 一曰“形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得其形, 其走势于骨, 肇于自然, 而微肉裹其外, 其形或直, 若针、若锥、若枯槁等; 或曲、若蛇形、或兰叶、若扁舟等。二曰‘力感’。‘善笔力者多骨’,‘多力微筋者圣’。骨生于力, 钢笔用力由用力方向及大小而定, 并非力大便有‘力感’, 而是善力者方有‘力感’, 善力者笔稳笔健且融自然, 有力透纸背之感。”(1) 三曰“律感”。即节奏之感。由用力大小、书写速度、线条粗细等诸方面变化的节奏而构成, 律感便是诸方面“阴阳”变化的韵律, 是心感手感的律动合一。四曰“意感”。它乃线条所借自然诸物之意象, 是其抽象的“原始美”, 它既单纯、基本、典型,又丰富, “沈鹏曾说过‘单纯包括万物, 丰富趋向一体’。五曰‘质感’, 即为‘内劲之美’, 是线条的‘真质美’。或挫或巧或丑或媚或俗或雅或今或古等, 此感靠字内外功夫去涵养。六曰‘静感与动感’。静者稳定但单一也, 在乎于线条单纯、粗狂; 动者飞扬也, 在乎于线条丰富、变化及线条间的意连。楷书线条以静为主以动为辅。(2 )七曰“个性感”,即“风格感”, 是硬笔书法家个人风格、书写习惯、基本功底、审美情趣等在线条中的反映。“个性感”具有典型性、唯一性、借鉴性和可借鉴性, 是书家成熟的表现。八曰“含蓄感”。“线条的单纯不是平铺直过, 用硬笔作书最忌平直而过,当暗藏波澜; 线条之含蓄表现为美学思想的“中和”和用笔复合用力渐动和微动( 甚至不易察觉) 之统一。”(3) 九曰“迁移感”, 即有移植、改造、提炼、简约毛笔书法线
钢笔练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