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朽,是一堆顽石?.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朽, 是一堆顽石? 不朽,是一堆顽石? 那天在悠悠的西敏古寺里,众鬼寂寂,所有的石像什么也没说。游客自纽约来, 游客自欧陆, 左顾右盼, 恐后争先, 一批批的游客, 也吓得什么都不敢妄说。岑寂中,只听得那该死的向导,无礼加上无知,在空厅堂上指东点西,制造合法的噪音。十个向导, 有九个进不了天国。但最后, 那卑微继续的噪音, 亦如历史上大小事件的骚响一样,终于寂灭,在西敏古寺深沉的肃穆之中。游客散后,他兀自坐在大理石精之间,低回久不能去。那些石精铜怪,百魄千魂的噤嘿之中,自有一种冥冥的雄辩, 再响的噪音也辩它不赢, 一层深似一层的阴影里, 有一种音乐, 灰朴朴地安抚他敏感的神经。当晚回到旅舍, 他告诉自己的日记:“那是一座特大号的鬼屋。徘徊在幽光中, 被那样的鬼所祟, 却是无比的安慰。大过瘾。大感动。那样的被祟等于被祝福。很久,没有流那样的泪了。”说它是一座特大号的鬼屋, 一点也没错。在那座嵯峨的中世纪古寺里,幢幢作祟的鬼魂,可分三类。掘墓埋骨的,是实鬼。立碑留名的,是虚鬼。勒石供像的一类, 有虚有实, 无以名之, 只好叫它做石精了。而无论是据墓为鬼也好,附石成精也好,这座石寺里的鬼籍是十分杂乱的。帝王与布衣,俗众与憎侣, 同一拱巍巍的屋顶下, 鼾息相闻。高高低低, 那些嶙峋的雕像, 或立或坐, 或倚或卧,或镀金, 或敷彩, 异代的血肉都化为同穴的冷魂, 一矿的顽块。李白所说“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在此地并不适用。在西敏寺中,诗人一隅独拥, 固然受百代的推崇, 而帝王的墓穴, 将相的遗容, 也遍受四方的游客瞻仰。一九六六年,西敏寺庆祝立专九百年,宣扬的精神正是“万民一体”。西敏寺的位置,居伦敦的中心而稍稍偏南,诗人史宾塞笔下的“风流的泰晤士河”在其东缓缓流过,华兹华斯驻足流过的西敏寺大桥凌乎波上,在寺之东北。早在公元七世纪初年, 这块地面已建过教堂。一○六五年, 敕建西敏寺的英王,号称“忏悔的爱德华”。次年诺曼第公爵威廉北渡海峡, 征服了大不列颠, 那年的耶诞节就在西敏寺举行加冕大典, 成为法裔的第一任英王。从此, 在西敏寺加冕,成了英国宫廷的传统, 而历代的帝王卿相高僧名将皇后王子等等, 也纷纷葬在寺中,不葬在此地的, 也往往立碑勒铭, 以志不忘。西敏寺, 是一座大理石砌的教堂,七色的玻璃窗开向天国, 至今仍是英国人每日祈祷的圣殿。但同时是一座石气阴森阳光罕见的博物巨馆, 石椁铜棺, 拱门回廊, 无一不通向死亡, 无一不通向幽喑的过去。对于他, 西敏古寺不止是这些。坐在南翼大壁画前的古木排椅上, 两侧是历代诗人的雕像, 凌空是百呎拱柱高举的屋顶, 远眺北翼, 历代将相成排的白石立像尽处是所罗门的走廊, 其上是宜径廿呎的蔷薇圆窗, 七彩斑斓的蔷瓣上, 十一使徒的绘像, 集花了上界的天光——这么坐着, 仰望着, 恍恍惚惚, 神游于天人之际,西敏寺就是一部立体的英国历史, 就是一部, 尤其是对于他, 石砌的英国文学史。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诗人之隅, 他是屏息敛气, 放轻了脚步走进来的。忽然他已经立在诗魂蠢动的中间, 四周, 一尊尊的石像, 顶上, 一方方的浮雕,脚下, 一块接一块的纪念碑平嵌于地板, 令人落脚都为难。天使步踌躇, 妄人踹莫顾, 他低吟起颇普的名句来。似曾相识的那许多石像, 逼近去端详, 退后来打量,或正面瞻仰, 或分行侧望, 或碑文喃喃以沉吟, 或警句津津而冥想, 诗人虽一角,竟低回了两个小时。终于在褐色的老木椅上坐下来, 背着哥德斯密司的侧面浮雕,仰望着崇高的空间怔怔出神。六世纪的英诗, 巡礼两小时。那么多的形象, 联想,感想, 疲了,眼睛,酸了,肩颈,让心灵慢慢去调整。最老的诗魂, 是六百多岁的乔叟。诗人晚年贫苦, 曾因负债被告, 乃戏笔写了一首谐诗,向自己的阮羹诉穷。亨利四世读诗会意,加赐乔叟年俸。不到几个月, 乔叟却病死在寺侧一小屋中, 时为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寺方葬他在寺之南翼, 尸体则由东向的侧门抬入。但身后之事并未了结。原来乔叟埋骨圣殿, 不是因为他是英诗开卷的大师, 或什么“英诗之父”之类的名义——那都是后来的事——而是因为他做过朝官, 当过宫中的工务总监, 死前的寓所又恰是寺方所赁。七十多年后, 凯克斯敦在南翼墙外装置了英国第一架印刷机, 才向专方请准在乔叟墓上刻石致敬, 说明墓中人是一位诗人。又过了八十年的光景, 英国人对自己的这位诗翁认识渐深, 乃于一五五六年, 把乔叟从朱艾敦此时立像的地点, 迁葬于今日游客所瞻仰的新墓。当时的诗人名布礼根者, 更为他嵌立一方巨碑, 横于硕大典丽的石棺之上,赫赫的诗名由是而彰, 其后又过百年, 大诗人朱文敦提出“英诗之父, 或竟亦英诗之王”之说,乔叟的地位更见崇高。所谓寂寞身后事,看来也真不简单。盖棺之论论难定, 一个民族,有时要看上几

不朽,是一堆顽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