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热爱 责任 [责任坚持热爱].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所主持的《市民与社会》节目正好比我从业时间长一年,这是一档新闻时政谈话节目。1992年在上海开播,它是我国广播史上第一个有听众参与直播讨论的谈话节目,创下我国广播史上的多个第一。在1998年,由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通过这档节目和上海市民直播讨论,而蜚声海内外。   2000年,我成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20xx年,我获得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历经十年参评终于拿到了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   这十年来,历经大大小小的改版,《市民与社会》节目在上海广播的午间节目中始终保持第一的收听率,许多人把午间收听参与节目当成了自己生活方式……是什么,能让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享受专业的认可和听众的掌声?仔细想来,是我所在的这个平台,是一档始终以关注国计民生为己任的《市民与社会》节目,让我深深地扎根在市民和社会当中,同时代共呼吸!      关注“国情”“民情”的大局观      每天一个话题,话题跟着新闻事件走,浩如烟海的信息,哪一件值得今天拿来讨论,这道选择题怎么做?有了合适的话题,谁有资格担任嘉宾?讨论中,如何组织嘉宾和听众围绕主题交流,形式热闹的表层下如何体现逻辑判断和思想的力量?还有,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主动控制各类话题直播讨论中的安全播出风险?主流声音如何通过有说服力的方式引导主流价值观?可以说,这十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已经找到了最完美的答案,只能说,我还在路上!那么,如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汇在每一次新闻行动中?其实正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在实践、选择、取舍的。而首先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我们的国情、民情!   1992年,中国真正进入社会变革期,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位列排头兵的上海,各种新旧现象、问题、矛盾、观念交织在一起,随波逐流而倍感迷茫的人们不断地发现“怎么会是这样?”不断地发问“为什么变成那样?”市场经济把各种各样的机遇和风险同时放到了人们的面前,人们猛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陌生的境地。这时的人们需要有人提供信息,答疑解惑,所以“深切地关注社会变化并试图去探究”成为受众的主流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人们从起初的困惑中渐渐开始寻找自身的恰当定位,而人们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普遍提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也让受众有了更为开放和宽广的视野,积极地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开始萌芽。人们不仅仅需要突破地域局限的大量信息,更渴望精神世界的交往。有的人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这时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国计民生”、“社会万象”,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还有没有更新的视角”。   作为公共舆论的开放平台,必须了解当下社会发展的主体脉络、宏观形势,即国情是怎样的?必须了解处于变革中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心理感受及愿望和困惑,即民情是怎样的?只有基于对国情和民情的充分把握,才可能知道哪些是大多数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哪些问题能够不仅仅吸引人们收听甚而更愿意拿起电话说两句。于是“表达”、“参与”、“沟通”、“分享”成了关键词,这些理念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而不断被强化。   《市民与社会》节目的实践经验是:抓“大”顾“小”。“大”是国家政府有关精神和导向,是政策。“小”是公众舆论,是民意。这两者结合得好,内容才能有保障。以

热爱 责任 [责任坚持热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