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打芭蕉.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1. 课题: 《我的祖家是歌乡》《雨打芭蕉》课型:综合课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感受体验《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 听辨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乐队中的主要乐器, 初步认识这两种音乐体裁的音乐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能够背唱其中的一首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喜欢演唱高山族和黎族民歌,喜欢聆听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教学重点: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课前分析: 学唱歌曲前, 让学生聆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 以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形象留有完整的印象, 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曲谱不难。学唱歌曲时,可适当地采用视唱法引导学生学唱歌谱。如果多数学生的识谱能力困难较大, 也可用听唱、模唱的方法, 随琴唱谱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唱歌词时, 要注意第二乐句的准确性。教学过程: 《我的祖家是歌乡》高山族人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台湾省。其次, 在福建、武汉、北京、上海等地也有高山族同胞散居。由于居住地区及语言上的不同,高山族又分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几个支系。高山族的民歌主要有四类。其一为劳动歌。它产生于( 其中也有一部分用于) 农耕、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其二为生活歌。它包括了情歌、舞歌、酒歌和儿歌等。其三为仪式歌。它多用于婚礼、葬礼及各种祭祀活动。其四为叙事歌。它多以传说、故事为歌唱的内容。在上述四类民歌中,除了单声部歌曲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多声部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在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排湾支系民歌。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我的祖家是歌乡》为 C 羽调、 2/4 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雨打芭蕉》 1.《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早期的优秀曲目之一。乐谱初见于 1917 年( 也有人说约于 1920 年以前或 192 1 年) 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此曲最早由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等灌制成唱片,后几经修改编配,版本很多。在“十年动乱”期间, 为免遭“四人帮”的禁锢, 曾改名为《蕉林喜雨》。粉碎“四人帮”之后, 此曲才得以正名。《雨打芭蕉》以流畅明快的旋律, 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一连串分裂的短句, 顿挫的节奏, 犹如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芭蕉,使人联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态,更使人想像到芭蕉丰收之后人们的欣喜之情。因此,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极富南国之情。《雨打芭蕉》的结构具有连续性的特征, 因而很难断然地将其划分成几个段落。但是, 为了使分析乐曲方便,我们把乐曲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三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紧密衔接、优美抒情, 歌唱性很强, 演奏得连贯而流畅, 表现了人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也展现了诗情画意般的岭南风光。这部分旋律, 前两个乐句采用了换头合尾的手法写成。这样,使得这段旋律既统一又有变化。第二部分的音乐是展开性的。其句幅短小,气息紧凑,节奏活跃,以不规则的连续不断的垛句组成。它与第一部分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轻盈的顿音和

雨打芭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