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编辑整理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
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采桑子•重阳》)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
6、为有牺牲多壮志, 韶山》)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
7、冷眼向洋看世界, 庐山》)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
8、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1 0、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 戴河》)
1 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1 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1 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闻,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 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黑。 (《七律・冬云》
【鉴赏】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餐 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 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 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 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餐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 “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餐高吟唱“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 不胜举。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梗为开阔,气势梗为恢 宏,哲理梗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勒出无比壮美、充
满生气的秋天图画。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
的电影特写镜头: 我站在橘子洲头, 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 脚下是向北
流去的湘江。 既点明了时节、 地点和环境, 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
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 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 强劲力度、 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 这是主客观的
统一, 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 一“争”一“击”一“翔”, 充盈
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
是程度之深, : 山红是“红遍”, 江碧是“碧透”; 其次是数量之多: 山以万计,
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
与鹰较量, 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 当然, 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
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
化实为虚, 兼类而及, 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 闪射出
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同一自
毛泽东诗文ppt1北京版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