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鸡西市第一中学王蕾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过程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情感态度:体验化学理论发展受客观条件及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
二、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流程:
(引课)
创设情境------展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
引导发现----------有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的慢
提出新的概念--------- 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新课讲授)
提出探究问题: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观察法
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
学生活动方式:利用学案提前预习,再由小组举例和总结的方法
归纳:1、(1)冒气泡的快慢(2)颜色变化(3)固体量的减少
(4)浑浊程度(5)温度变化等
2、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和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表达式:ν(B ) =△C/△t
单位: mol/(L·min) 或 mol./L--1
巩固练习:1、在某一化学反应中,/L,在这5s内B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2、在2 L密闭容器中,某气体反应物在2 s内由8 mol,则用此反应物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 mol·(L·s)-1 B. mol·(L·s)-1
C. mol·(L·s)-1 D. mol·(L·s)-1
习题探究---------利用以下习题练习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
3、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 mol/L 和1 mol/L,2min后, mol/L , mol/L, mol/L 。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4、反应A+3B2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 mol·L-1·s-1 ②v(B)= mol·L-1·s-1 ③v(C)= mol·L-1·s-1 ④v(D)= mol·L-1·s-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②﹥④﹥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③= ②﹥① D. ②﹥③= ④﹥①
归纳:1、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而且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
2、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为基准。
3、同一时间内的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虽然在数值上不相等,但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