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朗读古诗。
  1、友人话别,依依不舍,令人伤感,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播放歌曲《长亭送别》),有的则用诗来释怀。(吟诵几首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离别。”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与留恋,多少伤感与难舍。在1000多年前,有两位风流萧洒,有着深厚感情的诗人,即将在此分别,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画面)大家一定被眼前的这幅美景吸引了吧!你能用一些学过的词语或诗句来描绘一下吗?   
  2、古人常“折柳赠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齐说:《黄鹤楼送别》)
  3、(出示两组文中第一小节的词语)老师这有组词语,谁来用其中的一些,连起来说一段话,再现一下当时的话别场景。  
  4、如此迷人的美景,其实就是文中的__?(生齐说:第一小节) 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美美的欣赏一番吧!(生齐读第一小节)      
  三、品词析句,感悟“惜别”      
   过渡:杨柳依依,繁花似锦,让人感觉仿佛漂浮于烟雾之中,又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如此迷人的景色,李白有没有陶醉在其中?     
  1、在这两位大诗人心底都藏怎样的情感?(依依惜别)轻轻读读第二小节,找一找他们是怎样“藏”的?出示第二自然段。    
  2、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份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3、齐读。让我们通过朗读去体会两人藏在心底的那份惜别之情。  
  四、情景再现,体验“话别”        
  1、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它载着满满的眷恋;送别是一杯酽酽的茶,让人慢慢地去品味。朝夕相处的兄弟、心心相印的朋友就要分别,他们是怎样挥洒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用笔画出,批注。
  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第三段
  课件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敬仰之情
  1)、“六个您”说明了什么?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2)、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3)、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老师。
  4)、“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wlgqnh
  • 文件大小79 KB
  • 时间2021-06-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