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要领{1} 鸡苗孵化技术介绍一、鸡苗孵化技术:春季鸡苗孵化技术 1. 温度孵房、孵化室温保持在 25℃左右;蛋面温度在孵化前期保持在 39℃左右;孵化后期应保持在 — 38℃;出雏机温度一般控制在 36— 37℃之间为宜。 2. 湿度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为 60%— 65%; 孵化机的相对湿度为 55%— 60 %;出雏机相对湿度为 65%— 70 %。 3. 翻蛋为使种蛋各部分均匀受热,保持胚胎的正常发育,应按时翻蛋。火坑孵化, 可每 4 小时翻蛋一次; 机器孵化, 每隔 2 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以 90 度为宜。 4. 凉蛋下孵 12— 13 天后, 每天应定时凉蛋 2次, 以使蛋内的胎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 防止“自然”死亡。凉蛋的温度应掌握在 36℃左右,即与人的皮肤接时,有温热不凉的感觉即可。 5. 通风在保持正常的温度、湿度的同时, 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使室内或孵机内的空气经常保持新鲜。二、鸡苗孵化技术:高海拔地区土种鸡孵化技术摘要:笔者对高海拔地区土种鸡人工孵化技术进行反复探索, 通过严格挑种蛋, 改进孵化条件, 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最佳孵化条件, 使土种鸡人工孵化率明显提高。说明在高海拔地区土种鸡孵化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追求随之增强, 当地品种土种白鸡( 以下简称土种鸡) 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提高高海拔地区土种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大规模、工厂化饲养家禽的需要, 有利于优良土种鸡的推广。笔者就高海拔地区土种鸡孵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现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基本情况青海省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海拔 2280 ~ 4622m ,年平均气温 ℃, 昼夜温差 10℃, 年降水量 450 ~ 820mm , 年平均日照数 2605h , 太阳辐射强。年内无霜期在 100 ~ 120d 左右,最长可达 150d ,绝对无霜期 80d ,属高原内陆性气候。地理位置在北纬 36° 43’~ 37° 23’,东经 100 ° 51’~ 101 ° 56’。大通县当地品种土种白鸡具有成活率高、易饲养、抗病能力强、耐高寒抗缺氧、肉质鲜美等特点。笔者对大通县种鸡场的孵化技术进行指导,于 2006 年3~5 月在该场进行土种鸡孵化(使用青岛依爱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立体孵化机)试验。种蛋选择、保存、消毒孵化用的种蛋应来自健康、无病土种鸡群, 保存期一般以产后一周内为合适,3~ 5d 以内的最佳, 超过两周则孵化率、雏鸡的品质将明显下降,孵化期也明显的延长。选择孵化的种蛋要求大小均匀,蛋壳质地细致, 蛋壳过厚、多孔、太薄、沙皮、畸形、污染粪便的种蛋则不宜选用。保存温度不能过高和过低,以 16~ 18℃为宜。在孵化前 12h ,对种蛋进行预温(逐渐提高保存室内温度达到 23℃左右)很重要。要重视入孵前种蛋的浸泡消毒(将种蛋放入 % 碘溶液或 ~ % 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 ~ 1min ,水温保持在 40℃左右) 和孵化设备的薰蒸消毒或喷雾消毒。孵化必要条件 1 温度是鸡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条件下的最佳、最适宜的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有效途径。在变温孵化时, 根据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孵化分为三期:孵化前期( 1~6 天) 胚胎物质代谢低, 自身产生的体热较少, 需要较高而稳定的孵化温度( ~ ℃) ;孵化中期( 7~ 13d )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增强,胚胎发育加快,此时温度应保持平稳( ℃) ;孵化后期( 14~ 18d ) 胚胎自身产生热量增加,孵化温度应稍降低( ~ ℃) 。孵化期间温度掌握的原则为“前高、中平、后低”。在恒温孵化时, 前中期保持在 ~ ℃,后期与变温孵化相同。注意孵化室室内温度保持在 20~ 25℃最为理想。 2 湿度是影响孵化的重要因素,孵化初期适当的湿度使胚胎受热良好, 孵化后期有益于胚胎散热, 啄壳前提高湿度, 有利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作用, 促使蛋壳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 使壳质变脆。湿度掌握的原则是“两头高, 中间低”。即孵化前期胚胎形成羊水、尿囊液, 相对湿度为 60~ 65 %;孵化中期胚胎排出羊水、尿囊液,相对湿度为 50~ 55 %;孵化后期为防止雏鸡绒毛与蛋壳粘连,相对湿度保持为 65~ 74 %,但湿度长时间超过 75% 以上则反而不利于鸡胚胎啄壳。在气候干燥高海拔地区, 要重视孵化室内保持稳定的相对湿度( 55~ 65%) ,尤其在孵化后期更为重要。 3 通风换气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吸入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孵化初期,胚胎需要的氧气很少,胚胎通过酶的作用从蛋黄中获
养鸡要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