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讨论(国家一等奖) 任快侠惠亚楠王刚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引发了人们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高等教育收费可以扩大教育资源,增加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相反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又给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带来困难, 对教育的公平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就成为当前紧迫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通过不同角度的进行合理探讨,再更深入对此问题分析和思考,通过对学费制定标准所做的规范性的公式模型研究,从而得到学费标准的量化模型。本文在分析影响学费的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搜集的大量数据分 4步对现行学费标准进行评价和修正。 1 、通过对已有回归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模型, 计算出决定高校学费的生均成本。 2 、从政府对学费的比例限制及家庭的支付能力两方面运用加权回归建立计算标准学费的数学模型。3。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等方面,基于学理论知识建立确定学费下限的投入产出模型。4,通过模型 2计算出的标准学费,模型 3计算出各地区各学科的学费下限, 分别对现行学费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收费标准。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发现模型 3较为实用,且可对现有的潜在危机提出警告性意见,推广可应用于类似的非营利企业关于经费投入产出持平的核算。随后对模型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到了不同专业的学费公式模型,并对影响学费的家庭承担能力等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高校学费增长过快,远远超过了人均 GDP 的增长,尤其对乡村家庭,如果继续这样的增长,不仅对高等教育没有促进作用还会产生不利因素。在现行学费标准下,发达地区生均学费偏少, 欠发达地区生均学费偏多。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学校经费构成调整的一些建议,以此影响学费的标准,尽量满足每一位受教育者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字: 高等教育, GDP ,生均培养成本,加权回归,学费下限问题重述与分析 20世纪 80年代以前,中国高等院校办学所需的费用全由国家财政承担。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越来越明显加,相应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又由于国家不再完全承担高等院校的费用,导致近 20 年高校所需费用的来源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集) 资经费、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来承担。其中事业收入主要是由学费组成,且这一因素也是高校费用的主要来源。这样就引出了学费制定的问题。而学费问题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过高的高校收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从而让那些希望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失去再教育机会,但过低的学费又会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学费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讨论的热点。我们通过各个渠道得到大量相关数据,比如均收入及人均 GDP 、人均可支配费用、现行各地区近高校收费标准、几年各地区各行业的工资情况等等。综合考虑现有这些数据完成以下任务: (1)建立了几个从不角度考虑的相关模型来评定目前的全国收费标准。(2)然后就几类学校或专业的学费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定量分析, 得出了一些关于学费问题的观点和结论。(3 )我们根据自己建模分析的结果,写出了一份相关报告,并附有我们对于学费问题的具体建议。问题假设 、奖、贷等费用因其仅针对很少一部分学生,且此类费用占学校经费的支出比例很少,可忽略不计。 ,诸如撤学或休学得意外事件不在此考虑。 3. 年度社会捐资等各种经费不会忽然产生巨大变化,可设其为连续发生变化。 《 07年中国教育经费年鉴》等大量数据假设是正确的。符号说明 1R 表示某地区生均人员支出成本; 2R 表示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成本; 3R 表示生均公用支出; 4R 表示生均固定资产折旧支出成本; 1T 表示学校用地折旧支出成本; 2T 表示教学行政用房折旧支出成本; 3T 表示教学仪器设备折旧支出成本; 4T 表示图书资料折旧支出成本; 1a 表示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2a 表示教辅人员占专任教师的编制比例; 3a 表示各类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综合费率; 4a 表示国家规定的应上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率; 5a 表示某地区每平方米土地的平均价格(元/平方米); 6a 表示某地区房屋建筑的平均造价(元/平方米); u 表示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价标准中规定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m 表示图书的单位售价; n 表示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价标准中规定的生均图书年增量。 F 表示年度学费收入; N 表示年度校办产业等费用; S 表示年度社会捐(集)资经费; G 表示年度国家财政拨款; 模型建立及求解模型 1:
2008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讨论(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