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叶母亲.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技能展示教案
《荷叶 母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讲课人:牛新宇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
2 .理解作者对事物的铺陈顺序,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重点难点:
启发初一学生留心于生活,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联系中活用暗示。
教学方法:
导读法、诵读法
课程设计:
一课时(20分钟)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课文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母爱主题的《散文诗两首》的第二篇,冰心的《荷叶 母亲》。板书题目、作者。
二、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受《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影响,母爱、童心、自然三足鼎立的“爱的哲学”占据着她心灵的主导地位。
三、从题目入手提问:我们在预读课文之后,文中真正体现出“荷叶”和“母亲”的文段在哪?(直指最后一段,并诵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几乎整句都在暗喻,“除了你”以及一个反问更是加强了语言的表达,情感饱满、强烈。那么又是什么直接点燃或者刺激出了作者这样的感叹呢?又是何等的情境让作者直接触发了这一系列的遐想、譬喻最终有感而发的呢?追本溯源,我们不难发现,文段4-7作为文章重点描写之所在,也给我们昭示出这一答案。(诵读4-7文段)
我们看到,我们的作者关注的中心在于红莲,白莲的不幸遭遇让作者“我”变得警觉与敏感,于是伴随着我对事物命运一种不好的预测,在我的情绪波动里揭开了花的处境。我们看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盛开的红莲,被雨打得左右攲斜,当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得担心,“无法可想”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流转无力的水珠”,好像荷叶顺势四两拨千斤打得是太极。文中作者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正是表露了作者用着情感和敏锐去关注了一个“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角落,才萌生了无畏无惧的荷叶守护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儿女一般。板书:
雨打红莲
母亲呵护子女
荷叶护莲
(触、借、托)景 (生、抒、寄)情
此情此景触动了作者,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雨打风吹下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
“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有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
那么课文分析到这,我们发现这一切仿佛都可以自立为文了,但是我们还有文段1-3,其间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诵读)
交代家中两缸莲花的由来,并特别交代了颜色,大有为下文行对比作铺垫之意,还有就是花所处的环境,院子——无遮拦天

荷叶母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4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6-19